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淘宝或者电子商务乃至"互联网+"能发展到当下这个程度,其信用模式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套体系模式所创造的体系生态里,围绕在信用打分评价周围,卖家、买家以及刷单团队频繁地进行互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其中卖家是重要的角色,他们许多人没有自己的工厂,也没有自己的实体店铺。靠的就是淘宝店铺的信用等级,从而可以不断地经营。从某种意义上讲,整个信用互动也是一个大舞台。在卖家淘宝信用表演的小舞台上面,卖家依赖的是对于淘宝信用形象的维护,主要体现在对信息流动的控制,包括增加有利信用和控制负面信用。而这些所有的活动,目的都在于更好地生存,信用只是手段,取"信"而"用"。其次,刷单平台与刷手团队,他们被卖家雇佣,来为信用扮演提供助力。通过模拟真实购物,他们对刷单过程进行了全程监控,不被淘宝查处,从而保证信用增加的可靠性。最终成为淘宝经营的日常活动,成为建构信用互动的重要成分。而其中的成员几乎都是淘宝的买家和卖家,双方在不断地合力维系和美化淘宝店铺的信用等级。当然,信用也会出现冲突和争斗,信用互动的简单粗糙,普遍的刷好评行为,让中差评失去了生存空间。围绕在中差评周围,卖家和买家分别利用信用规则来进行斗法,获得相应的补偿。而卖家之间的差评相向,很容易引起互相报复。因为双方对规则的熟练把控,变得非常难追踪,甚至演变出雇佣差评师来报复对方的店铺。可以说,信用的表演和群体之间的互动,导致了淘宝以及淘宝村的迅速发展,这样的信用表演虽然产生了信用情境,导致了相当程度的信用框架问题。但是,信用互动所体现出的问题,表明淘宝多年建立起来生态和表演舞台正在失去原有光芒,虽然它仍然发挥作用,但重要性逐渐让位于资本和权力。所以说,一些研究认为淘宝和信用互动的成功,可以回答中国社会"普遍信任"的缺失的问题,然而这套信用互动当中所体现出的特点却无法提供足够的证明。相反,信用更多的时候成为双方相互威胁的武器。并不能说,特殊信任已经被普遍信任或者系统信任所取代,应该说特殊信任已经被网络信用互动型塑,产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它超越了传统血缘、地缘的限定,即使在普遍"缺场"的情形下,仍然发挥着作用。这样的型塑过程,来自于网络化社会程度不断增强下,现实与虚拟信用的碰撞与融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