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典型的伦理型社会,伦理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而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上风格鲜明,影响广泛且延续时间最长的建筑体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具象表征和物质承载而存在的中国古代建筑,其从总体布局到细部装饰的方方面面,无不渗透着深邃浓厚的伦理精神,这种伦理精神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表现形态和发展方式。选取政治、社会、人生、生态四个理论维度,构建中国古代建筑之伦理精神的体系,一方面,整合了中国古代建筑和中国传统伦理精神的研究,使之结合成一个新的课题,这对于中国建筑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两大领域研究的丰富和创新都具有理论上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从伦理精神的视角考察中国古代建筑体系,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民族心理、民族性格的密切联系,这对于理性反思中国古代建筑的生存状况,为中国古代建筑在现在和未来寻找一条合适的出路,有着重要的实践启示价值。
本文论证了中国古代伦理型社会的形成,选取政治、社会、人生、生态四个维度,构建起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之伦理精神的理论体系。然后分别从这四个维度出发,详尽分析了蕴含在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之中的、深厚的中国传统伦理精神。
首先,在政治伦理精神这一维度上,分析了中国古代把建筑艺术政治化的思想倾向,以及由此造成的建筑科学技术化和建筑活动行政化的结果,总结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制度精神;同时分析了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空间,如聚落、城市、居民区等,以及在各建筑要素之上的等级关系所体现出的秩序精神;并解释了中国古代建筑“没有建筑师的建筑”、“超稳定结构”等发展模式的原因在于政治因素影响下的守常倾向。
其次,在社会伦理精神这一维度上,论述了中国特有的建筑类型——礼制建筑的多种类型及其丰富内涵,并结合中国宗教建筑和宗教活动的世俗化现象,论证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世俗精神;同时,通过论证中国古代居住建筑所营造的一种既有次序分明、秩序井然的“礼”文化,又有亲切宜人、其乐融融的“乐”文化的居住模式,总结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人文精神。
再次,在人生伦理精神这一维度上,通过分析雅文化层次的人格比德和俗文化层次的生命象征现象,论证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主体精神;同时,通过分析中国古代建筑的“融入”、“模糊”的表现方式,以及建筑艺术与诗文艺术结合的审美理想,论证了中国古代建筑中体现的人伦关系中的、德性化的自我认同精神,并重点分析了蕴含在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之中,以“隐”、“游”、“乐”三大特征表现出的内在超越精神,由此总结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自由精神。
最后,在生态伦理精神这一维度上,论述了中国古代建筑在“天人合一”哲学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建筑生态世界观、建筑生态自然观和建筑生态价值观:象天法地、阴阳和合、五行相生等建筑现象,表现了“天人合德”的建筑生态世界观;强调建筑适应自然环境的风水理论和强调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建筑原则,表现了“顺天应人”的建筑生态自然观;以便生利人为佳,以中和朴雅为美的建筑审美思想,表现了“贵人重物”的建筑生态价值观。
本文以初步构建一个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伦理精神的理论体系为目的,采用类型学方法、解释学方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多学科综合的研究方法拓展了建筑历史与理论、哲学等学科的研究领域,将中国传统伦理精神的各个方面与中国古代建筑的多种类型、各个层面结合研究,为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文化学、建筑伦理学、建筑哲学等领域的研究做了初步的理论探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