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价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一面镜子。物价政策亦是国民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物价政策的正确与否与经济的发展,政权的巩固,人民生活的安定,关系重大。尤其是在战争或革命的特殊时期,每个政权无不对物价问题而倍加注意。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在军事上连遭失利,大面积的国土沦陷。税源枯竭,财政收入锐减,而军政支出骤增,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当国民政府所采取的开源节流的措施,不能弥补巨大的财政缺口时,只有靠增发法币以艰难度日,导致国统区严重的通货膨胀,而物价高涨。现代战争不只是武力的对抗,更是经济实力的比拼。国统区工农生产本来就十分落后,再加上战争的破坏,日军的掠夺和封锁,使国统区的物质极度短缺。战争中大量的战区人口迁入后方,抗战的军需保障又需要大量的物质,国统区物质需求膨胀而物价高涨。游资充斥,投机盛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物价的涨幅。国统区物价的高涨对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社会安定和抗战前途,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面对日益严重的物价问题,国民政府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套物价管制机构;颁布许多管制物价的法律、法规;采取了一系列的管制措施。国民政府所采取的物价管制措施,尽管在实际的运行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虽然未能从根本上扭转国统区物价上涨的局面,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统区物价的涨幅。对于促进国统区工农业发展,安定后方人心,巩固国统区政权,支持抗战作用巨大。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的物价管制,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经验和深刻的教训。反思这些经验和教训,对做好当今的物价管理工作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