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描述方式对跨期选择的影响

来源 :浙江大学理学院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fdsa4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很多的日常决策涉及到对现在和未来收益或成本的估计。人们经常要对发生在未来某一时间的结果做出判断或选择。在这种决策中,结果发生在近的未来和遥远的未来,这种决策我们称为跨期选择(intertemporal choice)(Loewenstein,1988a)。简单地说,跨期选择是指对发生在不同时间点上的两个结果做出选择。跨期选择研究得到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果。本文回顾了以往与跨期选择相关的研究,这些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时间折现,跨期选择中除时间折现之外的其他影响因素(预期、自我控制、表征),跨期选择的诱发模式,跨期折现实验中的默认假设和时间透视等。在很多情况下,研究者要研究跨期选择,就需要决定如何向被试描述时间。以往研究中,不同的实验者选择的时间描述方式不尽相同,但研究者似乎并未重视时间描述方式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也就是说他们忽视了时间“框架”的效应。Read等研究者对跨期选择中日期/延迟效应(date-delay effect)进行了探讨,本文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对时间描述方式对跨期选择的影响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本研究采用实验室模拟实验方法,对时间描述方式对跨期选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有:(1)在收益情境中,不同的诱发模式下,时间描述方式对被试的跨期选择有影响,在不同的时间描述方式下被试的主观折现率不同,在“日期”这种时间描述方式下被试的主观折现率低于其他时间描述方式下被试的主观折现率。(2)在损失情境中,不同的诱发模式下,时间描述方式对被试的跨期选择有影响,在不同的时间描述方式下被试的主观折现率不同,在“日期”这种时间描述方式下被试的主观折现率低于其他时间描述方式下被试的主观折现率。(3)损益情境、时间描述方式和诱发模式对跨期选择的交互作用不显著,损益情境和时间描述方式对跨期选择的交互作用显著,损益情境和诱发模式对跨期选择的交互作用显著,诱发模式和时间描述方式对跨期选择的交互作用不显著。(4)不同的时间描述方式下被试的时间估计不同,时间估计的不同不能完全解释时间描述方式对跨期选择的影响。(5)对某种时间透视的被试来说,不同时间描述方式下的跨期选择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其他文献
求知是人的本性。“道德可教吗?”苏格拉底的千古一问开启了知识与道德关系的论争。从“美德即知识”而导引出西方知识论的传统。中国古代士人所遵奉的“格物、致知”以“修
学位
刻瓷是一门传统的手工艺术,在陶瓷艺术中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刻瓷的艺术特质构成了刻瓷艺术美,也形成了刻瓷艺术的局限性,使之在创作上有所难,在审美上有所隔,在弘扬上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