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疾病里的一种,具体地可以理解为造血系统中的恶性肿瘤。白血病的症状多为血液中白细胞的异常增多,贫血以及由于白细胞浸润造成的脾脏、淋巴结等组织的肿大等。按照细胞的分化类型以及疾病的发展速度可将白血病划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两种。其中急性白血病中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特点为病情的发展较为迅速,仅仅几月便可恶化,患者预后差且治愈后易复发。而本课题则是主要围绕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开展,来探索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的新途径。本实验所选取的细胞为小鼠的基因融合型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MLL-AF9细胞。在本课题组之前的工作中,已得出的实验结果: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基因的缺失或突变(第45号位点赖氨酸突变为丙氨酸)能够造成MLL-AF9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减弱以及小鼠白血病细胞体内移植后致病能力下降。我们基于此结果进行了后续的研究:1、RIP1的缺失或突变对MLL-AF9细胞关于化疗药物(阿糖胞苷和柔红霉素)的耐药性是否产生影响;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3)和核转录因子(NF-κB)的抑制对MLL-AF9细胞耐药性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否产生影响。我们采用MTT细胞毒性实验以及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来比较RIP1的缺失或突变对MLL-AF9细胞关于柔红霉素和阿糖胞苷耐药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RIP1缺失或其第45号氨基酸位点突变后,MLL-AF9细胞对于阿糖胞苷的耐药性显著下降。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中,当药物浓度固定在50 n M时,RIP1缺失或突变也表现出与MTT细胞毒性实验结果相同的趋势,即对阿糖胞苷有更高的敏感性。然而在探究RIP1缺失或突变对MLL-AF9细胞关于柔红霉素耐药性影响时,我们得到了一个与阿糖胞苷耐药性实验相反的实验结果,即RIP1缺失或突变使得MLL-AF9细胞对于柔红霉素耐药性显著上升,此结果则提示我们在实际治疗中对于化疗药物的使用要有选择性。我们采用逆转录病毒转染的方法向MLL-AF9细胞转入IκB super repressor质粒以达到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目的,采用慢病毒转染的方法再向MLL-AF9细胞中转入sh-RNA抑制Stat3蛋白的表达。获得目的细胞系后,我们通过MTT细胞毒性实验以及克隆形成能力实验去探究Stat3和NF-κB信号通路抑制后对化疗药物耐药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当Stat3和NF-κB信号通路抑制后,MLL-AF9细胞对于阿糖胞苷及柔红霉素的耐药性显著下降,但当单独抑制Stat3蛋白表达时,其耐药性无明显变化。其后,我们通过向小鼠体内移植几种细胞后,通过记录小鼠生存状态和时间以及白血病细胞在小鼠各组织内的发展去比较几种细胞发病能力的差异。从生存时间上显示Stat3KD-migr1-MLL-AF9细胞移植小鼠生存时间最长,其次是IκB-αSR-vector-MLL-AF9组小鼠,然后是Stat3KD-IκB-αSR-MLL-AF9组小鼠,最后为对照组WT-MLL-AF9小鼠;而在外周血、骨髓、脾脏组织中各组小鼠的浸润率由高到低分别为Stat3KD-IκB-αSR-MLL-AF9、Stat3KD-migr1-MLL-AF9、IκB-αSR-vector-MLL-AF9、WT-MLL-AF9,可得出结论Stat3和NF-κB信号通路的抑制能够有效降低MLL-AF9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小程度地延长小鼠寿命,最后由各组小鼠组织中白血病细胞浸润率结果来看,Stat3KD-IκB-αSR-MLL-AF9组小鼠需要有更多的白血病细胞浸润才能造成小鼠的死亡,表示其致病能力的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