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草原药用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为研究对象,对盐碱化土壤种植的草麻黄地上部生长动态和主要有效成分积累动态进行了研究,同时,在实验室内对吉林西部不同盐碱化土壤对草麻黄地上部生长和主要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掌握草麻黄在盐碱化土壤的生长状况,明确吉林省西部盐碱化土壤人工种植草麻黄的可行性。草麻黄自2006年5月20日播种以后,生长迅速。株高、节数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增长较快:8月22日平均株高达到24.96cm以后,株高增长速度开始下降,到9月6日平均株高达到25.96cm后株高增长基本停止;8月6日平均节数达到8.2节,以后节数增长速度开始下降,8月22日平均节数达到8.6节后节数增长基本停止;8月22日以后地上部分生物量(株平均鲜重833.70mg,干重298.83mg)积累速度开始下降,9月6日以后地上部分生物量(株平均鲜重966.85mg,干重374.83mg)的增长基本停止。一年生草麻黄地上部总生物碱、麻黄碱、伪麻黄碱含量自播种后增长一直较快。9月22日总生物碱含量达到最高0.2394%,以后有所下降;麻黄碱含量在8月22日达到0.0526%以后增长速度有所下降,到10月6日达到0.0754%;伪麻黄碱含量在8月22日达到0.0114%后开始下降,9月22日降到0.0080%以后又开始上升,10月6日达到0.0155%;甲基麻黄碱含量比较低,8月22日才检测出为0.0011%,然后开始下降,9月6日降到0.0006%以后开始缓慢增长,到10月6日达到0.0015%。盆栽实验结果显示:在土壤pH≤8.20、电导率≤406.58μs/cm、有机质含量≥28.10g/kg时,这些因素的变化对草麻黄株高和地上部分单株生物量的影响不显著,即草麻黄地上部分的生长不受影响;土壤电导率≥410.75μs/cm时对草麻黄株高的影响显著,草麻黄生长受到抑制;土壤电导率≥557.42μs/cm时对草麻黄地上部分生物量积累的影响显著,生长受到抑制。草麻黄地上部分有效成分积累与土壤pH相关,当土壤pH值≤8.20时生物碱含量随着pH值增加而增加。6号土壤(pH值9.98、电导率982.42μs/cm、有机质含量21.28g/kg)属于重度盐碱化土壤,草麻黄株高和地上部分单株生物量最低,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地上部分有效成分积累也受到抑制。上述各项研究结果表明,草麻黄具有较强的耐盐碱性,在吉林省西部中度盐碱化土壤上人工种植完全可行。根据植株年度生长状态和生物碱积累动态的测定结果,长岭县绿源草业公司草原基地盐碱化土壤种植的草麻黄地上部最佳采收期为10月1日左右,最佳起始采收年龄为三年生。对草麻黄主要有效成分定量分析过程中,比较研究了麻黄总生物碱的提取方法。结果表明,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总生物碱的获得率都是水-超声法>0.5%的盐酸-煎煮法>0.5%的盐酸-超声法>水-煎煮法,确定水-超声法作为草麻黄主要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