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轮独立驱动车辆全轮转向和辅助转向协调控制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o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化石能源危机以及环保问题的不断加剧,车辆电动化已成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轮毂电机驱动的分布式电动车辆因其具有空间布置灵活、各轮转矩独立可控等优点,现已被广泛认为是研究车辆最优动力学性能的理想载体和未来电动汽车发展的最终形式。随着多轴重型车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所面临的各类问题也越发突出,如常见的转向半径大、车轮磨损严重、操纵稳定性差等。将全轮转向技术应用于多轴重型车辆上则可大大提高其转向灵活性和操纵稳定性,然而,由于轮胎侧向力饱和的限制,单纯依靠全轮转向控制不足以满足车辆在低附极限工况下的转向需求。针对现有问题,本文基于轮毂电机驱动车辆各车轮的转矩独立可控的特点,设计专门的辅助转向控制算法,以提高车辆在低附极限工况下的转向行驶稳定性,同时为解决辅助转向与全轮转向之间的耦合关系,提出了相应的协调控制方案。本文具体可分为如下四个部分:1、首先基于TruckSim/Simulink搭建了全轮转向的8×8轮毂电机驱动车辆动力学模型,包括TruckSim软件中车辆模型建立、动力与转向系统修改,Simulink软件中电机模型、转向机构模型和纵向驾驶员模型的建立,TruckSim与Simulink之间输入输出接口的定义等,最后利用双移线工况对其进行验证,为后续研究和仿真奠定了基础。2、针对传统的全轮转向零质心侧偏角比例控制策略存在的不足,本文设计了零质心侧偏角比例前馈+LQR状态反馈的最优控制器。通过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最优控制器相比于比例控制和传统的前轮转向控制效果更优,可有效提高车辆低速转向时的转向灵活性和高速转向时的稳定性能。3、为提高车辆的动力性,本文基于驱动轮滑转率,采用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算法设计了各轮驱动防滑控制器。为识别当前车轮最优滑转率,基于模糊理论设计了路面识别模块。最后,采用对开路面对驱动防滑控制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算法能够有效地防止车轮严重滑转,保证了车辆的动力性与稳定性。鉴于全轮转向的控制效果受侧向力饱和的限制,基于轮毂电机驱动车辆各轮转矩独立可控的特点,本文通过差动驱动的方式设计了辅助转向控制器,并在各轮驱动力分配时考虑了车速和载荷转移的影响,最后采用典型的双移线工况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辅助转向控制策略可有效地提高车辆在低附等极限转向工况下的转向行驶稳定性。4、考虑到相平面能较为准确地判断车辆稳定状态,本文引入β-(?)相平面进行协调控制。首先建立非线性二自由度车辆模型,用于绘制β-(?)相平面图。然后基于相平面稳定域边界模型并分析影响其边界参数的因素,制定了相平面稳定域边界参数MAP图。最后基于相平面设计了全轮转向与辅助转向的协调控制策略,利用三种典型工况对协调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的协调控制算法能有效地提高车辆在极限工况下的路径跟踪能力和转向行驶稳定性能。
其他文献
“印度”之称,实始于唐。可证之以唐人所写的文字:玄奘《大唐西域记》(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七年版)卷二《印度总述·名称》:“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日‘贤
地震作用下桥梁伸缩缝处发生碰撞作用会产生严重后果,为避免发生的碰撞现象及落梁,本文运用磁流变阻尼器对高架桥梁进行地震作用下的碰撞控制,分析磁流变半主动控制的控制效果。
全球化背景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提高组织效率和效益,员工承担的角色期望逐渐增加,角色负荷压力节节攀升。员工因角色负荷而产生的消极态度和行为,会对组织造成一定的损
目前在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中广泛使用的膨胀式锚栓存在一些问题,保温层专用射钉锚固技术作为一种新式锚固技术,以抗拉承载力高、施工质量好、节省人力等特点,克服了
中国共产党在长达八十多年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出了一系列光辉的思想理论,构建了自己的思想理论宝库.毛泽东同志的"两个务必"思想也典藏其闻.本文试从"两个务
简要的介绍了MobileGIS发展状况、关键技术,对基于MobileGIS的车辆导航系统在总体结构、功能模块等方面进行了设计,并分析了地图显示、GPS数据接收、模块通信等各个环节及其实现方法,通过嵌入式开发语言开发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实现了集电子地图、GPS移动定位、路径规划、智能导航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车辆导航系统MobileMap,对系统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两系法杂交稻是一种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重要途径,主要依据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在不同条件下的育性转换用于配制杂交种. 以培矮64S(PTGMS)与明恢63杂种自交的F2代为供试材料,
依据文献[1]制作了实验梁,设计、制作了实验装置,制定了加载方案并进行了加载试验,记录了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并结合现象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结论,推荐了折线螺旋形配筋的预应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我国掀起新一轮的体育建筑建设热潮。体育建筑因其室内空间大、对温度、光线等要求高而成为高能耗的建筑。体育建筑的节能潜力是巨大的,因此本文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