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流与互动自古以来就是科学取得长足进展的源泉,不同思想不同方法的撞击才能融会各家之长,激发科学灵感。任何画地为牢闭门造车的行为都将使科学的路径越来越窄。在笔迹鉴定领域,我们也需要进一步开拓视野,了解分析异国文字的特点,比较其与汉字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共有的属性,剥离其独具的特质,从而在鉴定方法上一方面在共性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另一方面借鉴和吸收其独特性,运用到汉字笔迹鉴定中来。当然,科学进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渐进的累积和渗透,因此在研究异国文字鉴定时,我们不妨首先选择目前应用范畴最为广泛的英文作为比较对象,在将其与汉字的特征以及鉴定方法进行比较后,初步摸索出融合借鉴的范式。香港名噪一时的“世纪争产案”为中英文笔迹鉴定方法的比较研究提供了一个契机,不同国家的不同鉴定方法和理念首次以激烈对弈的形式呈现在法庭面前,该案的意义在于引导人们对鉴定方法的差异进行反思。长期以来,由于语言的差异和沟通的障碍,文书检验在国际交流方面并不活跃,大多局限于本国文字的鉴定工作。然而随着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体化,涉外案件的逐渐增加,笔迹鉴定必须跨出传统的鉴定范畴,从更宏观的角度不断丰实和完善自身的鉴定方法。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缘由展开阐述和论证,从比较中英文笔迹鉴定方法入手,提出二者相互吸收借鉴的途径,然后进一步介绍了应如何鉴定异国文字,以其对笔迹鉴定的实际工作能够有所辅益。全文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方法论概述,主要起到理论基奠作用。首先提出什么是方法,为什么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是全文的基本立意所在。其次阐释了科学方法的含义,即经验和理性的平衡,这两方面实际上恰恰是中英文笔迹鉴定方法的各自倚重,因此,要保持方法的科学性,必须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最后把科学方法和笔迹鉴定程式结合起来,以例证的形式表述了什么是笔迹鉴定的科学方法,其基本程式如何。第二部分是中英文笔迹鉴定概述,通过对基本知识的介绍为后文的比较研究奠定基础。首先比较中英文笔迹鉴定的历史,历史研究是任何透彻的研究都不能规避和忽略的问题,只有厘清历史发展情境,才能对事物有充足的了解。该部分正是从中英文笔迹鉴定各自的历史发展和沿革中,发掘出它们鉴定理念和方法形成的脉络。其次介绍了笔迹鉴定的理论基础,这一点二者大致相同,其理论依据都是源于书写习惯的特定性、稳定性和反映性。最后介绍了笔迹鉴定的程序——ACE法则,即笔迹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评断。总体而言,该部分除了历史比较外,介绍的主要是二者的相似部分,包括鉴定的理论基础和程序,正因为存在这种相似性,才有了相互借鉴的可能,这是一个基本前提。第三部分是全文的中心——中英文笔迹鉴定方法之异同。首先对中英文笔迹特征的差别进行比较,包括字形的差别,笔顺的差别,倾斜方向的差别,标点符号的差别以及文字布局的差别等。笔迹特征的不同必然导致鉴定方法的不同,因为对象与方法之间存在着相互对应的关系,所以要比较方法,首先就要明确对象的差异。其次是中英文笔迹特征的分类。其中汉字将笔迹特征分为一般特征和细节特征,而英文则将笔迹特征分为字形特征、运笔特征、书写习惯特性变化规律特征和书写习惯的组合特征。分类是比较研究的重要方法,通过分类的差异便可折射出中英文笔迹鉴定方法的异同。最后文章通过“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汉英字符结构的差异——笔迹鉴定方法的差异”这一逻辑脉络着力论证了中英文笔迹鉴定方法的差异。即中国的直观性和整体性思维方式对应的汉字是方块结构的表意文字;西方注重分析与实证的思维方式对应的英文是曲线结构的表音文字。思维方法和分析对象的差异又使鉴定方法各有千秋。如汉字鉴定善于运用系统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运用辩证思维进行综合评断;英文鉴定则更擅长运用测量、数字统计以及逻辑推理。只有了解了各自的方法特点,才能为进一步的借鉴提供条件。第四部分在分析完中英文笔迹鉴定方法的异同后回归到文章写作的主旨或者意义所在,即笔迹鉴定方法的相互借鉴。研究方法的差异只是一种手段和途径,最终目的是要从中汲取经验,不断完善鉴定理论,提高鉴定水平。例如数字统计分析在汉字鉴定中的运用,系统、灵活的分析方法,科学表达鉴定结论。最后,文章跳出单纯的中英文比较的局限,把视角扩大到如何做好异国文字的鉴定,从而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具体而言,要做好异国文字的鉴定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如熟悉该国语言文字,收集相关的信息,然后从笔迹的分析、比较和评断这三个阶段,展开具体的鉴定工作。文章最后介绍了对以一国语言为母语或非母语的书写人书写笔迹的检验,这样笔迹鉴定的对象就是本国文字、异国文字、一国人所书写的另一国文字的三位一体的结合,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笔迹鉴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