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RACK1蛋白是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的一种结合蛋白,其具有结合活性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的能力,能参与到信号转导、细胞发育、细胞生长、黏附和存活过程中,因此具有调节、穿梭、整合等的作用。厚壳贻贝主要分布于我国的沿海地区及其日本海域和朝鲜半岛地区。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水资源受到污染,厚壳贻贝的产量也日趋减少。此文研究克隆厚壳贻贝RACK1基因的cDNA全长以及分别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铜离子(Cu2+)、苯并芘(benzopyrene,B[a]p)刺激下厚壳贻贝组织中RACK1基因的表达分析。主要是为了填补RACK1基因的研究分析在厚壳贻贝中的空缺,并且可以为提高外来因素刺激下厚壳贻贝的应对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增加其产量。成果研究如下:厚壳贻贝RACK1基因的cDNA全长为1143bp,ORF区全长为954bp。包含97bp的5’-UTR区,92bp的3’-UTR区。推导其编码317个氨基酸,预测其分子量为35.0kDa,等电点为7.60。通过同源性比较表明,Mc-RACK1与Ma-RACK1的同源性相似度为95%,与Pm-RACK1的同源性相似度为93%。厚壳贻贝RACK1的进化地位与其生物学分类大体一致,揭示了其较强的保守性。RACK1基因比较常见的保守结构是7个色氨酸-天冬氨酸(Typtophan aspartic acid,WD)重复,厚壳贻贝RACK1基因也预测到7个WD重复,揭示了RACK1基因家族具有保守功能和作用。在系统发育树中,发现厚壳贻贝首先与软体动物的分支聚集在一起,这符合传统的分类和系统发育。用Q-PCR技术检测了RACK1mRNA分别在脂多糖、铜离子刺激下厚壳贻贝的消化腺、血细胞、鳃的表达变化,苯并芘刺激下厚壳贻贝中肝胰腺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Mc-RACK1mRNA在脂多糖、铜离子、苯并芘刺激下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升高。厚壳贻贝RACK1基因在这一类免疫相关组织中出现的高表达揭示了其参与防御与免疫调节对外界刺激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