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并探讨针刺配合天麻钩藤饮与单用天麻钩藤饮治疗发作期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近期疗效差异。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分配完全隐藏的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给予针刺配合天麻钩藤饮的综合治疗。针刺穴位取其患侧的太阳、丝竹空透率谷、风池、外关、侠溪、阿是穴、行间、太溪,每次留针30分钟,7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施针6天,休息1天),同时每日水煎服天麻钩藤饮一剂,150m1,早晚温服,7剂为1个疗程,针药同步连续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天麻钩藤饮的单一治疗,150m1,日一剂,早晚温服,7剂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4个疗程。分别评估治疗前与治疗后的两组患者的偏头痛专用症状积分、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简称VAS)、中医症状分级评分、偏头痛特异生活质量问卷(the Migrain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Verision2.1,简称MSQ)这四个方面,比较两组各自治疗前后的差异、治疗后两组组间的差异,从而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偏头痛类型、头痛部位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分析,均无统计学差异,组间具有可比性;偏头痛专用头痛症状量表(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伴随症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偏头痛患者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在治疗前经统计分析,均无统计学差异,组间具有可比性。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在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积分的组内比较中,P<0.01,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认为两组治疗方案均能改善患者头痛症状,两组治疗后的组间比较,P<0.01,考虑实验组的治疗方案在改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方案。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两组偏头痛患者,经治疗后,对照组临床痊愈率为19.15%,显效率为46.81%,有效率为23.40%;实验组临床痊愈率为27.08%,显效率为43.75%,有效率为16.67%;对照组总有效率89.36%,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7.5%,两组总疗效等级差别比较,经X2检验,X2=0.80,P=0.777(>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治疗方法在改善中医症状情况方面疗效接近,两种治疗方法均有较好疗效。对两组患者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各维度得分治疗前后进行自身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在功能受限领域、功能障碍领域、情感领域的比较上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治疗方案均可改善患者功能受限领域、功能障碍领域、情感领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组间比较中,在功能受限领域及情感领域的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实验组在改善患者功能受限领域及情感领域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而在功能障碍领域,两组患者得分无统计学差异。对两组偏头痛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的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自身前后VAS的组内比较,经t检验,P<0.01,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偏头痛患者头痛程度;治疗后患者头痛程度的组间比较t=12.37,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认为实验组在改善患者头痛程度方面相对于观察组具有更好的疗效。对两组偏头痛患者头痛临床总疗效比较,经治疗后对照组临床痊愈率为23.40%,显效率为44.68%,有效率为17.02%;实验组临床痊愈率为27.08%,显效率为43.75%,有效率为20.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1,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9.58%,两组总疗效等级差别比较,经X2检验,X2=0.11,P=0.740(>0.05),两组患者在头痛总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在改善头痛情况上两组疗效接近,两种治疗方法均有较好疗效。结论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头痛总疗效、VAS评分、中医临床证候总疗效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对改善偏头痛症状(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头痛程度、中医症状(心烦易怒、目赤、口苦、面红等)、生活质量(功能受限、功能障碍、情感障碍)等方面均有较好疗效,但针刺配合天麻钩藤饮的治疗在改善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伴随症状、缩短头痛持续时间,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功能受限领域及情感领域这两个维度上均优于单纯口服天麻钩藤饮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