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现有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老年残疾人口的规模不断扩大,由于老年期疾病风险尤其患慢性病风险的上升,使得老年残疾人的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相对较高。此外,老年残疾人所在家庭的其他成员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照料老年残疾人,疲惫和压力迫使他们面临更大的健康风险。因此,老年残疾人家庭总的医疗保健支出相对较高。而在农村,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社会制度,农民不论是在收入上,还是在医疗保障水平上均不如城镇居民。此外,针对农村老年残疾人医疗救助政策的缺位,使得农村老年残疾人家庭因医疗保健支出引发的脆弱性不言而喻。本研究以60周岁及以上的农村老年残疾人所在家庭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医疗保健支出情况。利用分层线性模型,从家庭、区域两个层面对老年残疾人家庭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村老年残疾人家庭的医疗保健支出差异绝大部分可由老年残疾人所在家庭状况和残疾人个体特征来解释。在家庭层面,家庭总收入、家庭恩格尔系数、自理与否、家庭规模和老年残疾人的婚姻状态与医疗保健支出显著相关,但是否参加新农合与医疗保健支出之间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在区域层面,首先,区域差异能够解释农村老年残疾人家庭医疗保健支出差异的一部分,尽管比例很小,但在统计上仍是显著的。其次,在交互层面,区域医疗价格因素(消费价格指数、新农合报销比例)和自然环境因素(降雨量)与区域中家庭医疗保健支出的平均水平显著相关。此外,研究还发现所在区域新农合报销比例越高,不同恩格尔系数水平家庭的医疗保健支出差异越大;所在区域医疗供给越充足,不同收入水平家庭的医疗保健支出差异越大。依据家庭层面的分析,本研究认为:老年残疾人家庭未能充分共享其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成果。一方面各省(市/自治区)的社会保障政策尤其是新农合政策的覆盖是浅表的,保障水平有限;另一方面,各省(市/自治区)缺乏具体的针对农村老年残疾人家庭的扶助政策,使得农村老年残疾人家庭面临较高的医疗保健自付比重。所以,家庭状况尤其经济实力是决定家庭医疗保健需求是否能够得到满足的关键。而区域层面的分析说明,在新农合保障水平较高或者医疗供给较为充足的地区,不同经济状况的农村老年残疾人家庭间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医疗资源利用上的差距。当然,这并不是否定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或者增加农村医疗资源供给的好处,但需要强调在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提高农村医疗资源可及性的同时,制定针对弱势群体如贫穷农村老年残疾人家庭的医疗救助政策和扶贫政策,从而保障弱势群体公平享有健康权。基于本研究的统计结果和分析,在政策层面上提出以下建议,首先,考虑到农村老年残疾人家庭医疗保健支出情况随区域变化,因而在制定针对农村老年残疾人家庭扶助政策时,需考虑区域差异;其次,应逐步提高新农合报销比例,降低农民尤其是农村老年残疾人家庭医疗保健费用自付比重;同时,需细化拥有不同需求的家庭,对更弱势的家庭如贫穷家庭及需要照料失能老人的家庭制定有针对性的医疗救助政策,以克服医疗资源利用不公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