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拟对社区居民高血压现状进行评价,分析影响高血压患病的环境因素和表观遗传因素,提出高血压防治对策。方法于2014年4~9月期间,利用现场流行病学和实验流行病学相结合的方法,对福建省福清市、长乐市和南安市的社区居民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并采集唾液分析AGTR1基因DNA甲基化与高血压的关系,对高血压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共完成调查问卷8720份,有效8371份,有效率为96.00%。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40.76±16.92岁。(2)社区居民总高血压患病率为20.9%,标化患病率为22.5%,男女性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30~45岁组的患病率上升幅度明显变大,≥60岁组的患病率最高。新检出高血压患者666人,既往高血压患者1081人,其中有513例既往高血压患者在调查时血压处于正常值范围,控制率为47.5%,居民对自身血压知晓率较低,为61.3%,男女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比男性更关注自身血压情况,有超过1/3的高血压患者在本次调查前不知道自己的血压情况。(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调整后,社区居民患高血压的环境危险因素为经常饮酒(OR=1.253,95%CI为1.125~1.395)、BMI偏高(OR=2.648,95%CI为2.326~3.015)和中心性肥胖(OR=1.319,95%CI为1.159~1.502);超重与中心性肥胖在高血压患病中存在相乘交互作用(P<0.05)。(4)研究对象的平均TM值为71.784,标准差为0.210,在控制了年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后,福建省社区居民TM值与收缩压﹑舒张压存在负相关(P<0.05);高血压病例组与对照组居民的TM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者的TM值低于血压正常者,表明高血压者的DNA甲基化水平低于血压正常者;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经人口学与环境因素调整后,DNA甲基化水平偏高是高血压患病的保护因素,TM值每升高0.1个单位,高血压患病风险降低了0.652倍;吸烟和饮食不规律与低甲基化程度在高血压患病中均存在相乘交互作用(P<0.05)。结论(1)福建省社区居民高血压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控制率较好,但居民对自身血压知晓率较低,需要加大社区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力度,逐步提高居民高血压相关知识及自身血压的知晓率。(2)DNA甲基化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在制定高血压控制措施时可从表观遗传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