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的收入效应——基于JSNET2009广州数据的实证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hui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系”作为一项不容易测量的非制度因素,对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有着特殊的作用,越来越受到经济学界的关注。社会资本正暗合了我国转型进程中对非正式制度的研究逻辑,对收入差距的研究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笔者希望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转换研究视角,用社会网络资源的研究方法,将社会学的热点理论与经济学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解释我国收入差距的原因,以求为这一议题提供新的解释视角。通过测量社会网络资源中的人情(favor)和信息(information),使用Heckman方法克服社会网络的内生性问题,并结合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社会网络对收入差距问题的影响。  研究发现,在市场经济制度不完善时期,社会网络资源的使用对高收入者的求职结果有正向作用,可提高其入职收入近4倍,而单独使用人情或信息资源时,会降低入职收入水平。同时,社会网络资源对各分位点收入者的影响不同,会造成入职收入的不公平分配。此时,人力资本对入职收入水平没有显著影响。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1994年后,社会网络资源对收入的决定性作用逐渐被取代,人力资本开始显著影响求职者的入职收入水平,每多受一年教育,求职者的入职收入水平可提高近10%。  从用人单位的所有制性质看,在非公有制部门,入职收入的决定性因素为人力资本,以及性别和户籍,并且受教育年限对于各个分位点的影响效果较平均,都为8%左右,不会造成收入不平均分配。在公有制部门,社会网络资源能够提高高收入者的入职收入水平近3倍。此时人力资本的收入效应显著降低,并出现不均等现象。  因此,为保障收入的公平分配,有必要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以及非公有制企业对收入的调节作用,使人力资本成为劳动市场上求职结果的主要决定因素,缩小收入差距。
其他文献
人口老龄化在席卷发达国家后,正迅速向发展中国家袭来.由于它关系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关系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生活问题,因此世界各国对老龄化问题十分重视,使得养老保险在整个社
从中国近代的富国富民思想的演变来看,中国的经济思想的演变经历了一个与西方经济学说史大致相类似的过程.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也先后出现了与西方的重农主义、重商主义、自
近些年来,外商对我国汽车行业的直接投资额急剧增加,对我国汽车行业发展乃至整个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汽车行业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高的特点,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
论文主要运用了理论阐述与实践概括相结合,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力求从多方面、多角度阐述金融衍生市场监管这一主题。论文本着“理论—实务—应用”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