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系”作为一项不容易测量的非制度因素,对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有着特殊的作用,越来越受到经济学界的关注。社会资本正暗合了我国转型进程中对非正式制度的研究逻辑,对收入差距的研究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笔者希望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转换研究视角,用社会网络资源的研究方法,将社会学的热点理论与经济学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解释我国收入差距的原因,以求为这一议题提供新的解释视角。通过测量社会网络资源中的人情(favor)和信息(information),使用Heckman方法克服社会网络的内生性问题,并结合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社会网络对收入差距问题的影响。 研究发现,在市场经济制度不完善时期,社会网络资源的使用对高收入者的求职结果有正向作用,可提高其入职收入近4倍,而单独使用人情或信息资源时,会降低入职收入水平。同时,社会网络资源对各分位点收入者的影响不同,会造成入职收入的不公平分配。此时,人力资本对入职收入水平没有显著影响。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1994年后,社会网络资源对收入的决定性作用逐渐被取代,人力资本开始显著影响求职者的入职收入水平,每多受一年教育,求职者的入职收入水平可提高近10%。 从用人单位的所有制性质看,在非公有制部门,入职收入的决定性因素为人力资本,以及性别和户籍,并且受教育年限对于各个分位点的影响效果较平均,都为8%左右,不会造成收入不平均分配。在公有制部门,社会网络资源能够提高高收入者的入职收入水平近3倍。此时人力资本的收入效应显著降低,并出现不均等现象。 因此,为保障收入的公平分配,有必要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以及非公有制企业对收入的调节作用,使人力资本成为劳动市场上求职结果的主要决定因素,缩小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