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词化是英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来自不同流派的语言学家对此现象进行了研究。大多数研究从形式或功能着眼,但从认知角度对名词化进行研究的并不多。本文试图以中国英语学习者为被试来调查名词化在英语阅读中的认知效果。名词化究竟对英语阅读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韩礼德在其功能语法导论中提到,作为语法隐喻的重要手段,名词化将大量语义内容浓缩在实义词中,从而增加了词汇密度,而词汇密度是书面语难度增加的因素之一。很多语言学家和英语教学者‘支持’韩礼德的观点,认为和其一致式相比,名词化会增加篇章难度,因为阅读过程需要将高度浓缩的语义内容进行卸载,这给阅读者的理解造成困难。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很多一线的英语教学者对名词化采取回避态度,在组织输入材料过程中,拒绝使用名词化以避免给阅读学习造成障碍。本文作者基于韩礼德的功能语法理论,Goatly的一致语法理论及关联阅读模式,对以前的研究做出评价并提出新的假设。首先对大多数人对韩礼德的误解给予纠正。在其导论中,韩礼的确认为名词化增加了词汇密度并以此增加了书面语的难度。但人们忽略了韩话语的另一半,即名词化在增加词汇密度的同时,降低了句法难度。和其对应的一致式相比,难度体现在不同的层次上。其次,以前研究名词化对阅读影响的焦点都集中在对名词化(隐喻式)和其一致式在难度的比较和区别上。笔者认为这有两大不足。首先根据韩礼德的功能思想,不同的表达方式实现不同的意义,当你选择了隐喻式你就选择了与其一致式不同的意义。对于隐喻式和一致式来说,不存在孰难孰易,孰优孰劣的问题,它们在做着不同的工作,起着不同的作用。所以对于表达不同意义的两种表达方式进行难度的对比是不公平的(即使是在相同的篇章中),这与功能语法的主导思想相悖。此外,认知效果是复杂的心理过程,仅仅‘难度’因素是难以囊括其丰富内涵的。以前的试验研究仅注重名词化对篇章难易度的影响,这难免过于狭隘。Goatly认为,以名词化为主要体现形式的语法隐喻更符合现代科技理论的要求,能够更充分,更‘一致’(consonant或green)地体现和表达这个世界。根据关联理论,人们在交际认知过程中,倾向于把有限的认知能力和注意力分配到最具关联性的信息上。作者是选择一致式还是隐喻式,这要受到各种语用因素和作者意图的限制。一旦选择了名词化,那么读者在理解过程中就会假设这种表达在此语境下是最关联的,也最符合作者的意图,即名词化在篇章中满足读者寻求最大关联性的期望。所以我们不能说,名词化比其一致式更难。名词化建构着不同于其一致式的意义,对其语境来说具有最大关联性。基于以前的研究和上面所提理论,本文提出以下假设:名词化在一定的篇章中的恰当运用不会引起阅读的障碍。相对其发生的语境而言,名词化具有最大关联性。名词化在阅读中的认知效果是复杂的,除难易程度之外,至少会对读者产生文体效果和社会效果(stylistic effects and social effects)。通过实证测试和问卷调查,本研究得出以下结果:阅读过程中,名词化能够增加篇章的关联度,不会造成阅读的障碍。篇章中运用名词化会在读者中引起不同于其一致式的文体效果,即客观,简洁,正式,严谨,更学术化的效果。篇章中运用名词化会在读者中引起不同的社会效果,名词化可用来含蓄地表达思想意识和价值观。本研究局限性:名词化在阅读中认知效果是一个复杂的概念,限于本人的能力和篇幅的容量,除难度因素外只探讨了文体效果和社会效果。由于试验参与者数量不是很多,这或许会削弱试验结果的说服力。名词化在英语阅读中的认知效果研究是一个有趣又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