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合托云盆地新生代火山岩的卫星影像解译与野外验证成果,发现托云盆地内的七个火山口和棋盘式走滑断裂系统,首次提出了托云火山群的概念。托云火山岩是由多个近于同时喷发的火山口的喷出物复杂堆积的产物,这些火山口可以划分成中心式火山和溢流玄武岩两种类型,它们共同组成了托云火山群。托云盆地不具有由两套火山岩系构成的双层结构,而是由一系列火山熔岩和次火山岩所形成的火山机构组成的复合型火山盆地,其内分布的火山机构包括塌陷破火山口、火山颈和锥状岩席。针对这些火山机构的SHRIMP测年表明,锥状岩席形成年龄为48.l±l.6Ma,代表了托云火山群开始活动的时代(始新世);火山熔岩和火山颈的测年表明托云盆地之下的岩石圈应当存在新太古代、早元古代、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的变质地层,这与出露地表的南天山地质结构基本一致。托云火山岩具贫硅富碱,特别是富钾的特点,属于碱性系列,岩石的类型包括粗面玄武岩、碧玄岩、玄武岩、响岩质玄武岩。锥状岩席和BS火山岩包含有大量的上地幔岩石包体(橄榄岩类和辉石岩类)和高压矿物巨晶(歪长石、普通辉石和钛闪石)。辉石巨晶形成的温度压力范围分别为1200.85—1288.85℃和O.93—1.67Gpa,角闪石结晶温度在1000℃左右,压力为O.83一O.89GPa之间,歪长石巨晶结晶温度可能在900℃左右。托云火山中含有上地幔岩石包体,高压巨晶的矿物学特征以及火山岩的Mg#、Ni0含量、岩相学特征等证据均表明托云盆地内存在幔源原生岩浆的产物。同位素证据表明托云火山岩起源于同一亏损地幔源区,其初始熔融的深度Z0为135km,熔融结束的深度Zf为120km。部分熔融控制着托云新生代火山岩的演化,其熔融程度低于5%,而分离结晶作用影响轻微。在岩浆上升侵位的过程中,能量高的快速上升的含有岩石包体和高压巨晶的幔源原生岩浆没有与地壳物质发生作用,其形成的产物如锥状岩席;在此之后,岩浆能量、上升速度的降低促使原生岩浆与围岩发生轻微的同化混染作用,其产物如火山熔岩和火山颈。随着上覆压力的增大和岩浆房的空虚,最终导致塌陷破火山口的形成。托云新生代火山岩为板内玄武岩,形成环境为板内环境。托云盆地总体上处于强烈的挤压造山环境中,盆地内幔源岩浆活动特殊的构造机制是源自于大型断裂走滑量差异和块体旋转的结合所造成的区域局部伸展构造环境,其力源来自于印度一亚洲大陆的相对运动和碰撞,既表明印度一亚洲大陆碰撞效应远距离传递在碰撞伊始就已经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