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概念隐喻视角下的英汉基本味觉词的对比分析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隐喻被看成一种修辞手法而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认知语言学派诞生以来,学者们开始从尝试这从认知的角度研究隐喻,并开始强调隐喻是一种认知手段而非修辞手法。自20世纪80年代Lakoff和Johnson出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以来,隐喻的概念就超越了修辞的框架而作为一种话语现象和思维方式被广泛研究。lakoff和Johnson指出在日常生活中隐喻是无处不在的,它是我们对世界进行概念化的一种方式及思维方式,并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  隐喻的现实主义经验基础,即身体体验和日常生活体验,我们用自己的身体尤其五官来感知世界,其中味觉在感知过程中举足轻重。本文从概念隐喻的角度分析英汉语料库,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英汉语言中的四个常用味觉词进行研究。作者在对四个基本为味觉词(酸/sour,甜/sweet,苦/bitter,辣/peppery)的语料研究中发现,英汉味觉词的用法中都存在大量的以味觉作为源域的概念隐喻。英汉许多味觉词隐喻不仅有相同的源域和目标域,且有相同的隐喻意义。尽管英汉味觉隐喻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似性,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隐喻的相似性可以归因于人类认知模式的相似性,心理基础普遍性,同样源于身体的经验,而差异与文化和思维有关。  经过一系列对比分析,作者一方面进一步印证了Lakoff关于隐喻具有体验性的观点,另一方面证实了味觉隐喻在身体体验的普遍性下形成其普遍性的特点,同时又在文化多样性下形成其多样性的特点。该研究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人类是怎样使用概念隐喻来理解抽象的或不熟悉的概念的,同时也为我们在跨文化交流和英汉味觉隐喻的翻译方面做出了贡献。
其他文献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是英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其作品《杯酒留痕》荣获布克奖,与另一部代表作《水之乡》一同被翻译成多国语言,拥有世界性声誉。然而他的第五部作品《从此以
摘要:本文介绍了2012年我国IC设计业的产业状况和特点,并分析了当前世界潮流,提出了应对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本土IC设计;工艺节点;整机与芯片联动  DOI: 10.3969/j.issn.1005-5517.2013.3.006   2012年:突破百亿美元,增长9%,世界第三  我国集成电路(IC)设计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ICCAD)资料,2012年I
“中国芯”企业成长十年有余,也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成长,例如芯片/晶圆片(wafer)测试领域的上海华岭公司。据华岭副总经理刘远华介绍,2001年初,国内IC产业链还不够完善,很多初创和成长中的设计公司没有能力解决测试问题,尤其是在研发或市场过程中需要测试解决的问题。  通过十多年的发展,华岭已在IC专业测试方面也得到了行业的认可,在中高端IC测试上做出了一些特色,例如在12英寸45、90nm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