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硫酸酯化多糖因具有优越的抗凝血活性而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而柑橘果胶作为植物性来源多糖以其结构简单、重复性高而具有极大的硫酸酯化开发潜质。本研首次究采用TBA和DMSO两种体系作为制备硫酸酯化果胶的环境,对酯化条件、凝血效果、凝血路径、效应结构和其他生物活性等方面进行了探究。主要结果如下:1.硫酸酯化果胶的制备及基本指标测定采用通过TBA和DMSO两种体系制备。根据测得的基本参数可以推断,分子链随着酯化时间的增加而发生剧烈降解,主链支链糖类都发生了减少,其中主链降解更为明显;硫酸基已存在,且随着酯化时间的增长而增加,而比较两种体系而言,DMSO体系的硫酸根含量略高于TBA体系,SD-3、ZD-3分别为31.49%、23.98%,ST-3、ZT-3分别为29.81%、19.43%。2.硫酸酯化果胶的抗凝血活性研究对上述四种样品进行凝血常规三项测定,结果显示,效果最好的ST-3具备较高的活性(51.9IU/mg in APTT,15.2IU/mg in TT)),活性高于硫酸皮肤素,低于标准肝素(212IU/mg),凝血常规三项实验表明,样品通过内源性或者共同作用而致凝血更多一些,外源性的途径可能作用比较小。对凝血效果较显著的ST-3和ZT-3进行凝血因子依赖测定。结果显示,硫酸酯化果胶的抗凝血活性呈浓度依赖性规律递增,主要依赖HCII介导来抑制凝血因子的。3.对硫酸酯化果胶的抗凝血活性机理的探究以及其他活性的测定红外光谱和核磁图谱的结果进一步证实硫酸基结合于多糖。由核磁图谱推断硫酸根基团很可能是结合在C2和C3位。同时,粒径分布和表观结构测定显示,硫酸酯化后的果胶多糖的结构发生变化,产生扭曲和堆叠,呈现螺旋状结构,且粒径变小。除了分子量减小的原因,硫酸酯化后升高的电荷含量使原分子间的氢键破坏,且形成新的更致密的结构。而在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上以及FRAP测定中,抑菌性未能发现明显、有规律的变化;果胶多糖硫酸酯的清除能力明显高于原果胶多糖。这表明硫酸酯化前后,果胶多糖的抗氧化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