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的社会环境与国际背景,要求教育培育出的人才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003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明了新的学习方式和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案例教学法是以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教师根据学情和教学任务需求,采用案例引导学习者探讨、交流,目的是使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并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案例教学有利于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给地理课堂和地理学科增添了生机。同时,人教版地理I教材中设置了形式多样的案例,为自然地理课堂中使用案例教学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素材;高考命题注重学生能力考查的趋势是案例教学的动力;开放的网络资源是案例教学资料库。因此把案例教学引入自然地理课堂,对改变教学方式,改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广西是最后进入新课改的省份,对于如何利用现有的教材,落实新的课程理念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高中自然地理人教版必修I为例,对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案例设置特点进行分析,并把教材中的案例分为正案例、活动案例、阅读案例、问题研究案例四类。运用了有效教学量化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范例教学理论和情境教学理论等相关理论,在阅读国内外关于案例教学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自然地理案例教学的相关概念。并以南宁市高中学生和地理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南宁市自然地理案例教学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主要在南宁市一中、二中、九中、十三中的四所高中进行,问卷发放涵盖高中三个年级,其中,高二和高三年级以文科班为主;教师的问卷调查是在南宁一中、二中、十三中、十四中的四所学校进行,问卷对高中三个年级不同职称的高中地理教师发放问卷。根据调查可得出,案例教学是地理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受到师生的喜爱,且正案例和活动活动案例的教学价值较高,是自然地理课堂上经常使用的案例。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很少对教材案例进行扩展、尚未充分认识到教材案例对教学的价值、教材案例脱离学生生活、课堂讨论少等。根据调查的结果,主要从四个方面对自然地理案例教学提出了的优化策略,即灵活运用教材中的四类案例、精选高质量的案例、提高师生的综合能力、注重课后的反思调整。并对地理1采用案例教学提出了建议,即注重于乡土案例相结合、注重案例的实用化。最后,通过课堂实例证明了在自然地理中使用案例教学的有效性,由于案例教学具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及时评价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作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在自然地理中使用,在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以及教师培训中有也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