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 (L.) Merr.的干燥成熟种子。大豆异黄酮(soybeanisoflavones,SIF)是大豆中的活性成分,其结构与雌激素相似,同样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因此又叫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不仅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可明显的预防骨质疏松、降低人体多种雌激素依赖型疾病的发病率;还具有抗肿瘤作用,可诱导癌细胞凋亡;抗氧化作用,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抗炎等作用。因此,为了寻找大豆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本论文对大豆异黄酮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寻找到大豆药材有效成分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了醇提的最佳工艺,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技术,进行了纯化,并对纯化工艺进行了动态吸附考察。建立了大豆异黄酮的提取模式。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了大豆异黄酮中染料木苷的含量,并进行了稳定性考察。建立了能反应临床疗效的药理模型,筛选出大豆中的有效成分,最终筛选出最佳有效剂量。动物急性毒性实验及动物长期毒性实验表明,未发现大豆异黄酮有毒副作用。通过小鼠自主活动试验、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的协同试验,分别观察了大豆异黄酮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并观察了对麻醉状态下猫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示剂量下大豆异黄酮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无明显影响,对猫血压、心电图及呼吸系统同样无明显影响。药效学实验观察了大豆异黄酮对大鼠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本实验采用12月龄雌性大鼠,切除卵巢60d以后,以大豆异黄酮250、125、75mg·kg-1,3个剂量连续灌胃(ig)90d。按试剂盒上方法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雌二醇(E2)、钙离子(Ca2+)、磷离子(P3-)、钠离子(Na+)含量;用原子吸收法测定骨中Ca2+、P3-、Na+、Mg2+含量;用骨扫描法测定胫骨骨密度等。结果表明:剂量为250、125mg·kg-1的大豆异黄酮可以增加骨质疏松大鼠血中Ca2+,对血中P3-、Na+、E2、ALP含量无明显影响;提高骨中Ca2+含量,对骨中P3-含量具有一定的升高趋势,对骨中Na+、Mg2+无明显影响;增加骨密度和骨小梁面积;减少骨吸收,促进骨形成。证明大豆异黄酮具有治疗肾虚大鼠骨质疏松作用。大豆异黄酮中的大豆苷元(Daidzein),能够抑制NF-κB的转录活性,以及一些促炎症因子(IL-1β和IL-18)的上调表达;被LPS刺激引发的蛋白PAR化的升高也会被大豆苷元的处理降低。此外,双报告结果表明转染PARP-1引起的NF-κB转录活性的增强会被大豆苷元降低。免疫共沉淀结果证明了由LPS引起的Rel A(p65)和PARP-1的结合也会被大豆苷元抑制。双报告及免疫共沉淀得到的结果都说明了大豆苷元影响PARP-1的活化,由此来影响在免疫过程中促炎症基因的转录。进一步的体外抑制剂实验显示大豆苷元对于PARP-1的抑制作用也许是通过间接的信号机制而并不是在体内情况下作为PARP-1作用底物的竞争者。这些结果证明了大豆异黄酮对棉球引起的慢性炎症和叉菜胶引起的急性炎症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是能够抑制NF-κB的转录活性,促进IL-2、IL-4表达,抑制IL-10、IFN-γ水平。大豆苷元通过抑制PARP-1活性的升高来阻断促炎症基因的表达。总之,本研究结果为大豆的开发,特别是大豆异黄酮的开发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为将来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