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概念是将化学现象、化学事实经过比较、综合、分析、归纳、类比等方法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它是已经剥离了现象的一种更高级的思维形态,反映着化学现象及事实的本质,是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认知学习的关键。研究表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在其科学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的知识经验会影响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给学生的学习造成阻碍,并且表现得相当顽故。鉴于此,我们选择化学概念学习为课题,以“盐类的水解”为例进行问题探讨。
    本研究分析了当前我国化学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关注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的重要性,概述了对国内外概念学习理论的研究现状;通过问卷测试与个别访谈探查了学生关于“盐类的水解”的前科学概念,归纳了前科学概念的来源及错误概念形成的原因;最后针对研究的结果提出建议。
    研究表明,学生对盐类的水解相关概念的确存在较多的前科学概念,前科学概念的来源及错误概念形成的原因也各不相同。盐类水解前概念表现为酸、碱、盐、化学反应、离子反应、电解质等方面认识;盐类水解错误概念主要表现在对盐类水解实质及影响因素的理解、盐类水解与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电离之间的关系以及水解平衡与勒夏特勒原理应用等方面的错误理解。有针对性的教学干预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学生概念转变过程的发生,针对教师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方法,提出两方面的建议:
    (1)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探查学生存在的前概念,针对学生存在的错误概念,积极营造概念转变的学习环境。这就需要教师在广阔的学科领域中查找资料,积累化学学科学生形成的前概念,并针对这些错误概念合理、巧妙地安排教学活动;
    (2)新课程化学教材尤其是化学选修模块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以及不同的教学内容,不断学习拓展化学学科知识,积极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应对新课程带来的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