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有丝分裂的分子机制一直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对有丝分裂相关激酶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在体细胞有丝分裂中,保守的丝苏氨酸激酶Aurora A和PLK1,对G2/M期的转化以及细胞周期的调控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Bora是近年来发现的有丝分裂调控因子,其功能之一是作为Aurora A的结合蛋白,从而间接起到调控有丝分裂进程的作用。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标志着生命的开始,然而其中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且受精卵第一次卵裂的进程与普通有丝分裂进程并不完全相同。Aurora A,Bora和PLK1在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中的功能并未见报道有待系统研究。小鼠是与人类基因相似度极高的哺乳动物模型。此外小鼠受精卵第一次卵裂持续时程较长这一特点也为我们对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本研究分别对Aurora A,Bora和PLK1在受精卵1-细胞期到2-细胞期进程中的表达和定位特点及其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探究。为进一步研究Aurora A,Bora和PLK1在受精卵中的功能及作用方式,三者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及与其相关的信号通路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方法:本研究以小鼠受精卵为研究模型,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将siRNA导入小鼠受精卵中从而分别敲低Aurora A,Bora和PLK1的表达水平,再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Blot技术探究正常组和敲低组受精卵中Aurora A,Bora和PLK1的表达差异,间接免疫荧光法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它们的定位与共定位,统计并通过SPSS12.0软件分析其中一种基因表达下调对1-细胞期到2-细胞期卵裂进程的影响,从而探究其在小鼠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中的作用。结果:1.正常组受精卵中Aurora A和Bora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呈上升趋势并在M期达到峰值。2.PLK1与Aurora A在M期均定位于卵裂沟。3.通过与正常组Aurora A,Bora和PLK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对比,分别验证了胞浆注射siRNA对Aurora A,Bora和PLK1的敲低效果。4.敲低Aurora A,Bora和PLK1其中一种基因的表达水平,均会影响另外两者的表达水平。5.Aurora A和PLK1敲低组进入M期后出现了Bora在细胞质的异常积累,形成了连接两个子细胞核的丝状亮带。6.Bora敲低后原本定位于细胞核内的Aurora A定位于细胞膜周围呈环状。且核区及其周围均未见分布。PLK1在G2期失去入核趋势。7.PLK1敲低后,Aurora A在G2期大量分布于细胞核内,其含量显著高于细胞质。8.敲低组受精卵出现分裂延迟,异常分裂率大大提高。结论:Aurora A、Bora、PLK1在小鼠受精卵1/2细胞期转换过程中,在M期表达最显著,三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关系,并参与小鼠受精卵的卵裂、纺锤体形成等功能,共同调控小鼠受精卵的早期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