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有考试以来,考试焦虑一直是一个困扰考生的问题。现今的教育评价体制决定了绝大部分学校以分数高低作为衡量学生的主要标准,这使得考试焦虑问题在校园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考试焦虑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备考状态以及考试状态,甚至影响学生的考后的心态调整,这是社会广泛关注的心理问题。近年来,国内主要围绕学业一般的学生的考试焦虑问题进行研究,对学业优秀生考试焦虑问题的研究比较少。传统观念认为,学业优秀生应该能在考试焦虑方面表现较好,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研究发现,考试焦虑过高或过低是学业优秀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每个地区,每所学校都有相当数量的学业优秀生,学业优秀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其他学生一样,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本研究通过调查学业优秀生考试焦虑的现状,分析形成的原因,并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年级和形成考试焦虑的不同原因采用相对应的辅导策略。本研究使用的工具是《考试焦虑自评量表》,对像是南宁市第二中学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学生。给三个年级分别发放1200份量表,共3600份量表,回收全部量表,从这些量表中挑出成绩排在年级前350名的学业优秀生量表,剔除无效量表,总共846份量表。调查显示,有32.03%的学业优秀生处于轻度焦虑水平,53.19%的学业优秀生处于适度焦虑水平,14.67%的学业优秀生处于高度焦虑水平,0.71%的学业优秀生处于重度焦虑水平。研究发现,考试焦虑测试分数总分在50分以上的被试中,年级与得分为50分以上的人数存在负相关,在0.01水平上达到显著水平,即高度焦虑和重度焦虑的被试人数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减少,而性别因素与考试焦虑测试分数总分在50分以上的人数存在负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学业优秀生考试焦虑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个体身心因素、家庭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考试焦虑影响学业优秀生的认知方式,这些认知歪曲了事实,但是作为当事人他们是没有意识到的,这样的认知方式又反过来影响学业优秀生的情绪和心理,加剧考试焦虑的程度;考试焦虑影响学业优秀生的行为模式,他们会倾向于使用躲避或逃跑行为来避免与考试有关的一切刺激进行接触,因为对安全感的需要的依赖,学业优秀生无法面对和处理真正的问题考试焦虑程度也越来越深;考试焦虑影响学业优秀生的学习动机,降低学习效率,会直接影响学业考试成绩,学业优秀生对考试成绩很关注,这会增加考试焦虑的程度。针对不同年级的学业优秀生,不同形成原因的考试焦虑,可采用不同的解决考试焦虑问题的策略。搭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可以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身的心理问题;根据不同的年级设置不同的考试焦虑辅导课程,有助于学业优秀生在不同阶段能够按照自己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组建心理社团,引导更多学生关注心理健康;建立家长学校长效机制,通过家长学校,家长能正确的认识孩子身上的问题,能及时关注到自己孩子的变化并给予及时、必要的帮助;举办学生、家长心理学沙龙,邀请家长与学生面对面,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让孩子与家长进行真正的沟通,有利于解决孩子的考试焦虑问题,也有利于解决家长因孩子考试焦虑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定期举办针对教职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让心理健康教育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当中得到熏陶与应用,能有效地预防考试焦虑的发生;建立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解决学业优秀生考试焦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