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内蒙古短花针茅草原的三个不同强度放牧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草原生态系统中主要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季节性动态变化,放牧强度对草原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和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旨在为草地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1 短花针茅草原土壤中各类群微生物数量关系是(好气性)细菌>(好气性)自身固氮菌>放线菌>真菌(主要为霉菌)。而且各类群微生物的数量均为0—10cm 土层大于10—20cm 土层。2 土壤中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养分含量随季节变化有不同的变化。微生物总数量在春季最高,冬季最少。细菌、真菌和自身固氮菌数量春季最多。放线菌数量在围栏和重牧区,秋季最高,轻牧区夏季最高,放线菌数量冬季最少;脲酶活性春季最高,夏季最低。转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在围栏和轻牧区春季最高,重牧区秋季最高。蛋白酶活性春季最高,冬季最低;全氮含量在围栏内夏季最高,轻牧区和重牧区冬、春季较高,夏季最低,全碳和全磷含量秋季最高,全碳含量冬、春季较低,全钾含量在围栏内,秋季最高,其他季节较稳定,轻牧区和重牧区夏季最低,冬、春季较高。3 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的影响也不同。围栏封育和载畜率为0.67—0.83 只羊/hm2 的放牧强度增加了草原土壤中各类微生物数量与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同时,载畜率为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