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地生态系统是中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但由于过度放牧、农业开垦等人类活动,以致大部分草地面临退化。因此,对退化草地采取长期的有效管理或适当的恢复措施对于草地的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近年来,东北松嫩盐碱草地多呈斑块化退化特征且日益严重。东北松嫩草地优势牧草羊草(Leymus chinensis(Trin.)Tzvel.)是典型的根状茎克隆植物,其通过空间拓展可产生较多的根茎和分株,形成发达的网状结构,这对于退化斑块植被恢复及重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克隆植物羊草种群的空间拓展对退化草地的修复有很高的利用潜力。目前,一些常见的恢复管理措施(如刈割、枯落物去除、施肥)及环境因子(如竞争、盐碱胁迫)对均质环境条件下羊草种群空间拓展影响的研究已较多涉及,而在异质性条件下,这些因素如何影响羊草向盐碱斑块的拓展还缺乏相关研究。为全面评估不同管理措施及环境因子对羊草由正常土壤斑块向盐碱土壤斑块拓展的影响,本研究开展了2个田间试验和1个盆栽试验。探究了不同管理措施(如刈割和去除枯落物)及环境因素(如种间竞争、氮沉降和盐碱胁迫强度)对羊草空间拓展、生长、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野外原位监测实验表明,适度刈割和N添加均可显著促进羊草从正常土壤斑块向盐碱斑块的拓展。具体来看,适度刈割可使羊草分株地上生物量、分株数和根茎总长度分别较对照提高31%、29%和55%,而N添加使羊草分株地上生物量、分株数和根茎总长度分别较对照提高112%、70%和88%。N添加同时增加了正常土壤斑块和盐碱斑块羊草分株的总生物量和地下芽密度,而对盐碱斑块分株与正常土壤斑块分株的总生物量之比没有影响。刈割处理显著增加了盐碱斑块羊草分株的总生物量和地下芽密度,从而提高了盐碱斑块分株与正常土壤斑块分株的总生物量之比和芽密度之比,并且刈割处理使羊草将更多生物量分配至地下部分。结果还发现,羊草在向盐碱斑块拓展时采取不同的空间拓展策略以适应刈割和N添加干扰。适度刈割刺激羊草向地下部分分配更多的生物量,因此也增加了盐碱斑块分株的生物量。而N添加没有改变羊草的生物量分配格局,但显著增加了盐碱斑块羊草分株和正常土壤羊草分株的总生物量,即整株羊草生物量呈显著增加趋势,从而有利于羊草种群向盐碱斑块的拓展。结果表明,刈割和N添加作为重要的草地管理手段,有利于退化草地盐碱斑块的修复,且N添加比刈割管理对退化草地具有更强的修复效果。另一原位监测实验表明,去除枯落物层可使盐碱斑块羊草分株总根茎长度和分株数显著增加,从而有利于羊草种群的空间拓展。另外,枯落物层去除同时增加了正常土壤斑块和盐碱斑块羊草分株的总生物量和地下芽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在盐碱斑块退化草地长期的围封管理措施导致大量枯落物的积累,这可能不利于羊草种群的生长和空间拓展。适度的放牧利用可以减少枯落物的积累,从而有利于退化草地盐碱斑块的修复。为进一步探讨种间竞争和刈割对羊草空间拓展的影响及其潜在机理,开展了盆栽控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适度刈割或种间竞争均可显著促进羊草向中度盐碱胁迫土壤斑块的拓展。而刈割和种间竞争互作对羊草空间拓展的效应不显著(总根茎长,P>0.05)。而在重度盐碱胁迫下,刈割和种间竞争使羊草总根茎长度减少,从而均抑制了羊草的空间拓展。在中度盐碱胁迫条件下,单独的刈割或竞争处理降低了正常土壤斑块羊草分株的地上生物量,但增加了盐碱斑块羊草分株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结果表明,适度刈割和种间竞争能够使羊草分配更多生物量至地下部分以提高空间拓展能力。从生理学角度看,刈割处理还可通过提高光合速率有效地诱导补偿性生长。羊草在空间拓展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适应策略以应对刈割和种间竞争。综上,在中度盐碱斑块化退化草地,适度的刈割利用、增施氮肥以及去除枯落物可提高羊草向盐碱斑块的空间拓展能力,增加了羊草在盐碱斑块上的分株数量和总生物量,因而有利于盐碱斑块化退化草地的修复与治理。并且,羊草群落中较大的种间竞争也可促进退化斑块的修复。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长期的围封和禁牧对盐碱斑块化退化草地的修复效果不显著。合理的利用及管理对于斑块化退化草地的修复意义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