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感是西方社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门主题,而国内尚未对此概念进行系统研究。本研究试图在解读西方社区感文献以及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社区感的内涵与结构要素,并据此编制一份针对城市居民的社区感量表,用于衡量我国城市居民的社区感发展水平。通过对近千名社区居民的访谈、文本分析和问卷调查,研究主要得到了以下结论:(1)社区感是指社区成员对社区生存与发展的心理条件及相互影响的态度体验,其结构要素包括集体认同(认知因素)、相互依恋(情感因素)和传承倾向(行为的准备状态)。其中,集体认同指社区成员对集体取向价值观的认可与接纳;相互依恋指社区成员对彼此交流、共同合作及相互影响的情感体验;传承倾向指社区成员对社区延续、发展与繁荣的期待心理及准备状态。(2)社区感量表共19个项目,其中集体认同分量表含6题,相互依恋分量表含7题,传承倾向分量表含6题。对社区感总量表的测量学特性检验结果表明,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879,分半信度为.868,两周后的重测系数为.749。维量分析显示,各分量表与总量表的整体概念具有较大的一致性。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量表的构想效度良好。对效标样本的测试表明,实证效度均达到规定标准。(3)量表采用平均分为50,标准差为10的T分数,将平均数以上1个标准差(即T分数大于60)界定为社区感高分者,平均数以下1个标准差(即T分数小于40)界定为社区感低分者。(4)居民的社区感得分大体处于中偏上水平。尽管各年龄段居民的社区感得分存在较大变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居民的社区感在教育程度、居住时间、抚育儿女数、房屋所有权、有无宗教信仰等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社区感性别差异不显著。8个变量在预测社区感时,只有孤独感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并对社区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路径分析表明,社区感对城市居民孤独程度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而集体认同、相互依恋和传承倾向对孤独程度、主观幸福感这两个内生变量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均不显著。最后,本文对该研究在理论、方法上的创新以及编码的主观性、样本的适切性等不足进行了讨论分析,希望对后续研究有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