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新闻伴随科学发展的日新月异,愈来愈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简而言之,前沿的科学技术,最能吸引人们的好奇和遐想。处于这种欣欣向荣的大好环境,媒体理应做出正态反应。然而,当前科技新闻所面临的窘境——“专家看不上,读者看不懂”,直指其薄弱的可读性、通俗性,难以摘掉“晦涩”、“枯燥”、“呆板”的帽子,这俨然成为科技新闻报道者亟待解决的难题。受众的选择性心理,促使科技新闻濒于“被选择”的地步。所以,制作科技新闻最重要之一,便是采取受众乐于接受的形式、尊重受众的意见、迎合受众的兴趣。否则,科技新闻就会成为“弱势群体”,处于“边缘位置”。前苏联科普作家伊林曾说过:“没有枯燥的科学,只有枯燥的叙述。”虽然科学知识多半专业、晦涩,普通受众难以理解,但仔细分析,所有的科学知识都和社会生活紧密相关。它是理性的,又不乏感性成分;它是刻板的,又能向活泼“转型”,这种特质与科技新闻的人文属性息息相关。科技新闻制作主体,即科技新闻报道者,如果能认识到科技新闻的人文属性,并以一种更易被人接受的方式表现出来,那么科技新闻也就成功了一半。本文通过对科技新闻的发展现状、受众研究和人文属性进行阐述,通过分析一些人文化色彩浓厚的科技新闻作品,深入分析论证了科技新闻人文化表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归纳出了实现途径和基本方法,并分析可能发生的误区和应对的策略,最后简述科技新闻人文化表现对记者素质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