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薄荷醇由于受天气和地域等的影响,产量和质量波动很大,近年来,利用生物法拆分dl-薄荷醇制备l-薄荷醇己经成为l-薄荷醇生产的研究热点。本文利用透明圈平板初筛与转化反应气相检测复筛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出了一株具有高度不对称水解dl-乙酸薄荷酯生成l-薄荷醇的菌株洋葱布克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以此菌株为材料,对其培养条件,整细胞体系的转化条件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对该菌株细胞中立体选择性酯酶同工酶进行了分离纯化,研究了其酶学性质,为其进一步克隆表达和相关应用提供实验依据。主要工作包括:1)以提高单位发酵液中的酶活为目标,选择菌体生长和产酶为指标,利用响应面法对B. cepacia的培养条件和营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摇瓶发酵产酶的最优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27%,牛肉膏1.58%,蛋白胨1.83%,K2HPO4 0.42%,MgSO4·7H2O 0.02%,CaCl2 0.01%,NaCl 0.5%;较优环境条件为:接种量6%,培养温度30℃,装液量15%,初始pH值为7.07.5,培养时间为48 h;在此最优条件下进行摇瓶发酵产酶,产酶量比未优化时提高了2.3倍。2)采用硫铵盐析、疏水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对B. cepacia的胞内酯酶进行了分离纯化。同工酶Est1的比酶活提高了近3倍,为0.77 U/mg,分子量为66 kDa;同工酶Est2的比酶活提高了近23倍,为5.91 U/mg,分子量约为37 kDa。Est1和Est2的最适pH都为7.0,最适反应温度为30℃,活性中心都存在丝氨酸残基,且都不属于金属酶类。立体选择性受温度影响不明显,但受pH影响严重,pH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立体选择性的明显下降,添加大部分表面活性剂或抑制剂均使酶的立体选择性下降。Est1没有明显位置特异性,而Est2具有2-位特异性,它们都优先水解短链脂肪酸酯。除甲酸薄荷酯外,均优选短链l-型脂肪酸薄荷酯进行水解。因此,两目的酶都属于短链酯酶。Est1的N-末端氨基酸组成为:MHITTT,Est2的N-末端氨基酸组成为:MGARTDA,与已知Burkholderia sp.水解酶(酯酶/脂肪酶)均没有明显的同源性,说明Est1和Est2都可能是一种新酶,都属于羧酸酯酶大类(EC3.1.1.1)。3)对B. cepacia整细胞催化的dl-乙酸薄荷酯不对称水解制备l-薄荷醇的生物催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添加助溶剂可改变底物与酶的接触面积和整细胞的通透性,从而对催化反应转化率和产物ee值(对映体过剩量)有一定的影响,添加15%的二甲亚砜对反应速率和产物ee值都有提高作用,最佳反应条件为:pH 7.0,0.067 mol/L的Na2HPO4-KH2PO4缓冲体系,温度30℃,15%二甲亚砜,1%底物,15 g/L干细胞量,反应24 h。在此最优条件下得到的l-薄荷醇的光学纯度达95%以上。通过反应产物的分离纯化,纯化得率为85%,l-薄荷醇单次循环总收率为66%,说明了先对dl-薄荷醇进行化学酯化再通过B. cepacia整细胞催化的不对称拆分制备l-薄荷醇是完全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