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铬污染地区居民恶性肿瘤的患病情况与相关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制定铬污染地区居民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研究方法,在2010年1月~2010年12月对铬污染地区3个自然村居民(8432人)和对照村(1245人)进行调查,研究内容由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两部分组成。问卷调查包括人口统计学指标(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日常行为因素(吸烟、饮酒、饮食习惯、用水习惯、体力活动等)以及恶性肿瘤家族史等情况;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以2009年中国人口构成为标准人口计算恶性肿瘤标化率。采用卡方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响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铬污染地区居民恶性肿瘤标化患病率(276/10万)显著高于全国农村地区恶性肿瘤标化患病率(180/10万)和对照区恶性肿瘤标化患病率(172/10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08,P <0.05;Z=2.46,P <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年龄(OR=2.578,P=0.000)、主要食用自家蔬菜(OR=2.320,P=0.002)、吸烟(OR=1.719,P=0.021)、饮酒(OR=1.283,P=0.034)、焦虑或紧张(OR=1.762,P=0.023)、饮用自家井水(OR=1.936,P=0.028)、用自家井水种菜种地(OR=2.282,P=0.005)、主要用自家井水洗澡(OR=1.853,P=0.035)、有恶性肿瘤家族史(OR=2.416,P=0.000)、从事过与铬有关的工作(OR=2.578,P=0.000)是患恶性肿瘤危险因素。结论铬污染地区居民的恶性肿瘤患病率高于全国农村地区,提示铬污染已经通过多种途径对当地居民健康造成了严重损害。国家和有关职能部门应该采取相关措施改善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并对当地居民进行健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