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的寺庙是千年古都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在什刹海地区有着丰富的古刹寺庙,它们以数量多,等级高的特点,在北京的寺庙中占有重要的分量。对于寺庙及其周边环境的发展和保护思考是北京旧城保护必不可少的工作。在中国的古代城市中,寺庙不仅仅是人们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商业文化交流的场所。由宗教活动引发的、在寺庙附近形成的商业街市是中国古代城市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时,由于中国祭祀文化的世俗性与民俗化特点,在城市生活中形成一系列与寺庙相关的民俗文化活动,这些既是城市居民生活的文化必需品,也是城市人文特色的象征。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寺庙及其所承载的各种民俗活动逐渐退出了城市生活的舞台。但作为有形和无形的历史文化遗产,寺庙及其民俗活动对提升城市历史价值,丰富城市文化生活,活跃城市旅游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第一部分阐述了寺庙的内涵和外延,概括了寺庙祭祀文化的对象、特征和发展趋势,以及由寺庙引发的商业文化活动,并通过案例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寺庙对城市的影响,从广义的理论和实践范围阐明,寺庙对城市来说不仅仅是宗教祭祀的场所,更是城市的传统商业贸易集中的场所。在对寺庙的保护和利用中,不但从文物建筑的角度,更从城市的角度去看待古刹寺庙。挖掘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为城市旅游观光和市民活动创造具有文化底蕴公共活动环境。论文第二部分针对什刹海地区的古刹寺庙进行了从整体到个案的研究。首先分析了地区内寺庙的总体特征、历史沿革、民俗文化活动和典型寺庙;其次通过对地区内现存的部分寺庙的历史和现状调研,在第一部分案例借鉴的基础上,对寺庙个案的保护和发展进行分析和思考。最后在研究了什刹海地区的寺庙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北京旧城的文物古迹的保护进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