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志愿活动中的跨文化传播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wann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信息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志愿活动群体跨国、跨文化服务的全球化趋势愈发明显。随着国际志愿服务的发展,其对于促进各国交流合作、缩小各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维护世界稳定和谐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吸引力的重要体现。随着中国公民志愿服务意识的高速发展,本研究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主要通过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的方式,探寻IHF组织位于巴厘岛的跨文化传播实践,揭示国际志愿活动的社会意涵。研究发现:随着逐级扩大的多层次跨文化交际场域,国际志愿者的跨文化交际偏好和关系格局相应发生着变化,而其文化资本的力量同时划分和区隔了各国志愿者之间、以及国际志愿者和本土社群中人之间不同的社会阶级。一、在国际志愿者群体的内部凝视中,多元文化拼图式景观下的人际交往,根据国家阶序和文化族群被区隔的中、西方志愿者在错综交会的文化碰撞与对峙中,逐渐上升为权力支配与抵抗的中西方对抗式结构,IHF巴厘中心的屋檐下形成了其文化博弈的角力场,中西文化的差异导致“越全球、越分化”的人际传播结果。二、在国际志愿者与本土学生的跨文化互动中,师生双方参与到IHF国际志愿组织的行为动因不尽相同:作为规训客体的学生受到“经济价值制度性捆绑、探访现代性和异质文化、与巴厘社群形成缔连”等多重驱力;而作为规则制定者的国际志愿者则置身于“志愿精神下的公民社会建设、巴厘城市地景的行旅体验、个人经验资本的多重转换利用”三大议题中。行为动因迥异的优先次序和主次从属地位,都直接导致了传者和受众在教学课堂中大相径庭的行为表现。国际志愿者不得不在以英语作为文化资本要素的课堂权力场域中,借由“英印双语交换方程式、本十文化元素的课堂融入、传统经验断裂后的快乐课堂建构、小贴纸实物奖励机制”等行为选择和行为调整,确保语言文化的有效传播,最终使学生受众形成认同和内化。与此同时,国际志愿者在课堂场域内的支配地位、以及权力的课下蔓延,皆揭示了师生之间不平等的文化资本以及社会阶级差异。三、在巴厘宏观语境下进行文化活动的国际志愿者群体,经IHF组织行前培训的过渡仪式,初步奠定了文化自觉意识的雏形,对异质文化展现尊重的同时受到了本土社群的积极“纳入”。国际志愿者和本土社群成员通过双方文化资本的经济价值,以“个人”和“组织单位”的双重身份,各自在巴厘本土社群建立情感缔连、实现利益互惠,达到巩固或增添个人社会关系网络的目的,呈现“情感+利益”的差序格局模式。
其他文献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目前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首先解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内涵,提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四个主体与四种要素,进而分析了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革新,在社会各行业的共同呼唤声中,"互联网+"逐渐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当中,并成为了当今社会各行业未来重点发展的主要对象。同样我们的教育领
针对甘蔗剥叶元件对剥叶效果影响的不同,通过对不同甘蔗剥叶元件的试验分析,探讨各种剥叶元件的剥叶质量,为剥叶装置的选材提供参考。对现有3种剥叶元件(钢丝绳、尼龙丝绳、
<正>2016年2月9日,美国国家情报总监詹姆斯·克拉珀(James Clapper)发布了新版《美国情报界全球威胁评估报告》(Worldwide Threat Assessment of the US Intelligence Commun
电力企业基层单位采取廉政风险防控措施,是落实党的政策方针的具体体现,对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加大了对于腐败问题的重视力度,采取了一系列的防腐措施
对大多数欧洲平民来说,1914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突如其来、毫无准备的。这样重大的事件事先似乎全无预兆,以至连对时局一向关心、对战争抱有相当警惕的茨威格在大战爆
报纸
"概率与统计"是高中数学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能反映数学应用性的课程。统计学注重的是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概率论是研究随机现象的科学。它们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
本论文以探索微波合成稀土-钼氧簇为目标,以钼酸铵、钼酸钠和稀土盐以及有机配体等为原料,通过微波合成以及常规水溶液合成方法得到了三个系列稀土-钼氧簇化合物。对它们的晶体结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XRD),热稳定性,光致发光性质,光致变色性和磁性进行了表征和研究。并对部分化合物对硫醚氧化的催化性能进行了初步探究。主要内容如下:I.通过微波合成方法,得到了三例同构的以[PMo6O
为了降低生物质能源的生产成本和减少生物质能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将沼气发酵、能源微藻的培养和生物柴油的制备工艺进行了集成。将沼气发酵产生的废弃沼液经预处理后作为
随着城乡养老一体化的推进,提升农村养老质量的养老新机制再次提上议事日程,依靠仅有的土地资源改善养老水平已成为农村养老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文章结合国内农村养老体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