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的支持下,本研究首先进行了河南省肉牛养殖现状调研,发现肉牛运输应激综合征是困扰河南肉牛业的一大难题,亟待研究解决。而后进行了河南省肉牛运输应激综合征发病状况调研,结果表明该病给河南肉牛业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于是针对肉牛运输应激问题进行了抗应激实验,并对10批次发病牛作了肉牛运输应激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实验,最后草拟了肉牛选购与运输指南。1河南省肉牛运输应激综合征发病状况调研在基础调研过程中发现,河南省规模肉牛养殖场大多是育肥场,从东北等地选购架子牛运回来育肥后出售。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运输应激综合征,犊牛从山东、吉林和内蒙等地区经长途运输到场后出现咳嗽、高烧、厌食数天、腹胀、下痢、生长速度减慢等,20多天才能恢复,有的死亡率能达到40%以上。笔者重点调查了省内6个牛场13批运输牛共计1113头,平均发病率达69.8%(最高100%、最低24%),淘汰死亡率为13.1%。由此造成相当大的损失,平均每运回一头牛就要损失60.45元,这仅包含死牛损失和治疗费用,尚未计因此造成掉膘和延缓长膘的损失。按全省年出栏肉牛460万头(2008),50%通过外调运输计算,每年因运输应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3903.5万元。可见肉牛运输应激综合征是严重影响河南省肉牛业发展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罪魁祸首,亟待研究解决。2肉牛运输抗应激实验为探讨肉牛启运前进行抗应激处理对降低肉牛引入后发病的效果。对两批共99头牛分别进行启运前注射牛支原体灭活疫苗与盐酸氯丙嗪,途中运输时间分别为36小时与48小时,不给食物与饮水。牛运抵后继续观察35天,记录发病情况。结果两批对照牛的平均发病率为67%。小体重组(250-300kg)牛的发病率为90%(9/10)高于大体重组(300-350kg组和350-400kg组),后者的发病率为50%。虽然接种疫苗诱导产生了抗体,但接种应激加重了牛引入后发病。肌注盐酸氯丙嗪显著降低了发病率,其发病率为30%(9/30),而对照组为63%(19/30),且0.6mg/kg比0.3mg/kg效果更好。因此,启运前抗应激处理能显著降低牛引入后的发病率。3肉牛运输应激综合征诊断治疗实验通过对10批次共1362头经过长途运输后发生运输应激综合征的肉牛进行诊断确诊后,对病情过于严重而治疗无望的实施淘汰,留下治疗有望的进行对症治疗加抗生素疗法,并加强护理,明显降低了死亡率。10批次共1362头牛中,发病率69%、淘汰率9%、而治疗后的死亡率降低到4%,比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的13.1%降低了约9个百分点。说明本研究中所用治疗方案得当,能够有效降低发病死亡率,尽管仍不能完全控制病情。通过本实验初步摸索出一套对发病牛的治疗方案:淘汰重病牛,提高免疫力,对症治疗加抗生素治疗,同时加强护理。4肉牛选购与运输指南草拟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实验,在积累的经验基础上初步拟定了肉牛选购与运输指南,并已报送相关部门作为地方标准。此乃河南省首次拟定的相关地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