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中小企业私募债发展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6月,中国大陆地区中小企业私募债业务开始试行,迄今为止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范围内一共有29个地区开始试点运行,将近700家企业成功通过私募债取得融资,融资金额达到约996.0亿元。天津滨海新区是副省级区、国家级新区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有幸成为全国首个创新改革实验园区,并且集中了数量较多的中小企业,其作为中小企业私募债首批开闸试点的6个地区之一,本应在发行数量及规模上遥遥领先,但目前已发行的中小企业私募债状况却低于其他省份且大大低于预期:截止至2015年4月1日,天津滨海新区共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19支,募集资金19.2亿元,仅位列全国的第十二位;且单支发行额仅为1.01亿元,大大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那么,造成天津滨海新区中小企业私募发展不好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促进天津滨海新区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发展、丰富区内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是本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市场的发展现状入手,以成功在我国大陆地区向公众发行的私募债为研究对象,从发行数量、发行的期限、债券的利率、行业分布以及发行人区域等情况进行了罗列说明,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天津滨海新区中小企业私募债业务发展情况,得出了天津滨海新区中小企业私募债发展在信息披露机制、流动性机制、信用评级机制、增信机制、投资者保护机制以及成本和销售、滨海新区的扶植政策和中小企业资质等方面存在着相应的问题。通过借鉴国际上美国成熟的高收益债券市场发展的经验及国内其他省份的优点,从天津滨海新区中小企业自身、天津滨海新区金融体系、天津滨海新区政府政策等三个角度出发提出了:中小企业应提升自身的资质;在金融体系方面加强信息披露机制、流动性机制、信用评级机制、增信机制、投资者保护机制、发行人保护机制以及多元化销售机制;天津滨海新区政府政策方面施行财税政策和信用支持的鼓励与引导、建立本地中小企业私募债信息库、建立发行后监控机制等方法推动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发展。
其他文献
由于在组织体系、管理制度和机制运行等方面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城市商业银行自组建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在2006年跨区域经营门闸放开后,城市商业银行异地分支机构迅速在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因其规模较大、利率较低、还贷期限较长、加权筹资成本较低等优点,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水利、交通、城建、能源、环保等领域。为了充分、准确地认识贷
现金流与成长机会对企业投资均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已经在诸多文献中得到证实。可以说,现金流和成长机会作为影响企业长期投资决策的两大核心要素,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简单回顾各流派的学习研究理论的基础上,沿用朱宪辰(2004)以偏好、学习能力与评价反馈为个体的基本假定的方法,并以三者关系为分析基点,提出一个分析个体学习过程的框架,并用此框
实践证明,早招商就能早发展,大招商就能大发展,不招商就难以发展。因此,必须找出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大企业富国,小企业富民”,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家庭作坊是带动全民致富的源泉。在我国经济金融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微型企业、个体经营者、农户、自
[摘 要] 分析了我国体育市场的发展机遇和特点,并提出了拓展我国体育市场的举措与建议,即提升体育市场科技含量;提高认识,树立体育市场意识;选拔、培养高质量的体育市场经营人才;国家要给予政策支持,促进体育市场的平衡。  [关键词] 体育市场 拓展 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