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6月,中国大陆地区中小企业私募债业务开始试行,迄今为止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范围内一共有29个地区开始试点运行,将近700家企业成功通过私募债取得融资,融资金额达到约996.0亿元。天津滨海新区是副省级区、国家级新区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有幸成为全国首个创新改革实验园区,并且集中了数量较多的中小企业,其作为中小企业私募债首批开闸试点的6个地区之一,本应在发行数量及规模上遥遥领先,但目前已发行的中小企业私募债状况却低于其他省份且大大低于预期:截止至2015年4月1日,天津滨海新区共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19支,募集资金19.2亿元,仅位列全国的第十二位;且单支发行额仅为1.01亿元,大大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那么,造成天津滨海新区中小企业私募发展不好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促进天津滨海新区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发展、丰富区内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是本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市场的发展现状入手,以成功在我国大陆地区向公众发行的私募债为研究对象,从发行数量、发行的期限、债券的利率、行业分布以及发行人区域等情况进行了罗列说明,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天津滨海新区中小企业私募债业务发展情况,得出了天津滨海新区中小企业私募债发展在信息披露机制、流动性机制、信用评级机制、增信机制、投资者保护机制以及成本和销售、滨海新区的扶植政策和中小企业资质等方面存在着相应的问题。通过借鉴国际上美国成熟的高收益债券市场发展的经验及国内其他省份的优点,从天津滨海新区中小企业自身、天津滨海新区金融体系、天津滨海新区政府政策等三个角度出发提出了:中小企业应提升自身的资质;在金融体系方面加强信息披露机制、流动性机制、信用评级机制、增信机制、投资者保护机制、发行人保护机制以及多元化销售机制;天津滨海新区政府政策方面施行财税政策和信用支持的鼓励与引导、建立本地中小企业私募债信息库、建立发行后监控机制等方法推动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