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扶贫资金互助社从2006年试点以来,已经走了近10年的时间,为我国扶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推进,农村金融市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金融空白现象逐渐消除。2014年期间,四川开始了大规模的扶贫资金互助社退出计划,近乎一半的扶贫资金互助社退出历史舞台。本文在借鉴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利用相关报表以及实地调研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了四川扶贫资金互助社的发展现状;论文框架借鉴了Yaron农村金融机构效率评估框架,通过覆盖面指标研究目前扶贫资金互助社对目标人群的服务、满足程度;综合分析了互助社对互助资金的管理能力;通过扶贫资金互助社的自我可持续指标分析互助社自我可持续能力;结合农户借贷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扶贫资金互助社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扶贫资金互助社所能提供的小额信贷对农户借贷吸引力不足,互助社发展“疲态”严重。(2)部分地区入社率偏低,且贫困户参与程度不够,有违扶贫宗旨。(3)借款产品设计的合理性和规范性有待完善,设置的借款产品和实际的借款管理模式不相符,有部分村借款逾期问题突出。(4)扶贫互助社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管理能力不足。(5)根据补贴依赖指数结果显示,四川省扶贫资金互助社目前并没有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部分地区占用费率低,无力维持可持续发展。(6)互助资金借贷吸引力不足,无力满足更高借贷额度需求的农户。(7)贫困村互助社缺乏进一步发展的思考和具体规划。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扶贫资金互助社需要拓宽融资渠道,提高可待资金;加大政策宣传,培养农户参与意识;加强互助资金管理;建立健全人才机制;低费率地区适当提高占用费率;主动出击,挖掘农户借贷意愿;适时调整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创新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