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丹参的有效成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在水溶性成分中,以丹酚酸B(Sal-B)(占80%以上)为主要成分的丹参多酚酸盐,目前被临床广泛应用于血栓性疾病的治疗,疗效确切。前期临床研究发现其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率,但是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我们推断这种疗效与抑制血小板活化有关,拟采用以下临床及基础研究进行证实,其作用机制的阐明对于丹参的临床应用及开发新药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本研究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血小板活化标志糖蛋白Ⅱb/Ⅲa (PAC-1)、血小板P选择素(CD62p)的影响,通过体外研究主要成分Sal-B对健康人血小板P2Y12受体后信号通路的影响,以临床与实验室结合的方法阐明丹参多酚酸盐抗血小板活化的具体药理作用部位。方法:入选患者分为实验组: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组200mg/天;对照组:标准治疗组。标准治疗指根据指南使用肠溶阿司匹林和氯毗格雷(首剂予以负荷量口服后,继续以0.1g/天和75mg/天维持)、阿托伐他汀钙片、依诺肝素钠等。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静息状态以及激动剂活化后表面PAC-1、CD62p表达,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ACS患者血小板活化的影响。在体外,通过Sal-B与人血小板悬浮液孵育,利用激动剂凝血酶,二磷酸腺苷(ADP),胶原蛋白(COL),血栓素类似物U46619或花生四烯酸(AA)刺激,筛选出血小板G蛋白偶联P2Y1、P2Y12受体后信号通路为可能作用靶点。利用荧光分光光度仪检测Sal-B对血小板Gq蛋白偶联P2Y1受体后胞内Ca2+释放的影响;利用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VASP)的印迹磷酸化检查,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内的环磷酸腺苷(cAMP)的含量来检测Sal-B对Gi蛋白偶联P2Y12受体后信号影响。ADP与P2Y12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直接利用了原子力显微镜(AFM)的物理方法。结果:临床研究共纳入病例63人,实验组32人,对照组31人。治疗后两组血小板基础状态PAC-1和CD62P的表达比例均较治疗前下降,组间比较没有显著差异;使用ADP诱导血小板活化后,实验组血小板PAC-1表达低于对照组(47.05±10.04%比52.06±6.18%,P<0.05),实验组血小板CD62P表达低于对照组(39.48±8.33%比45.04±6.68%,P<0.01)。体外实验中,Sal-B可以阻断由0.5mM AA,1μMU46619,0.05U/ml凝血酶或者2μg/mL CO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进一步研究发现Sal-B对以ADP为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较好的抑制作用,70μM Sal-B可以抑制ADP诱导血小板聚集60%。通过对血小板G蛋白偶联P2Y1、P2Yi2受体后信号通路进行分别检测,在螯合细胞外钙的前提下,Sal-B不能抑制P2Y1下游细胞内Ca2+释放,但是可以明显增加P2Y12下游VASP的磷酸化。在此研究基础上,我们检测了P2Y12受体下游信号分子cAMP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Sal-B可以逆转激动剂ADP诱导的cAMP下降,并且减少静息状态下血小板胞内cAMP降解,提示具有抑制磷酸二酯酶(PDE)活性的作用。血小板胞内的PDE具有降解cAMP的作用,实验发现Sal-B能够直接抑制PDE酶活性,证明Sal-B还可以通过抑制PDE酶活性,降低cAMP降解而发挥抗血小板作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发现Sal-B的加入可以直接减小ADP与P2Y12受体之间的作用力,从而直接证明Sal-B具有P2Y12受体拮抗剂的作用。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在接受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双联治疗的ACS患者,丹参多酚酸盐可以进一步抑制血小板活化指标膜糖蛋白GP Ⅱb/Ⅲa和CD62p的表达;体外实验证明Sal-B的具体作用机制为:通过抑制血小板PDE酶活性和直接拮抗P2Y12受体而发挥抗血小板活化、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