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660mg/Kg、1320mg/Kg、2640mg/Kg、5280mg/Kg和10560mg/Kg饲料的甲砜霉素对鲤鱼(60±5g)进行了96天饲养试验。对试验组和对照组鲤鱼的病理学、血液变化和肌肉中甲砜霉素的残留量进行了研究。整个试验期间,试验组鲤鱼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食欲下降、消瘦、活动性降低,且随着甲砜霉素剂量的增加而症状呈现程度加重的趋势;高剂量组后期可见神经症状。与对照组相比,剖检可见试验组鲤鱼的头肾肿大,色泽变为淡黄色;肝脏体积肿大、质地变脆、色泽变淡、部分区域为淡绿色,胆囊极度扩张,充盈:鳃丝肿胀,充血发红;肠道轻度扩张,有少量透明的液体蓄积;脾脏淤血,质地变脆;肾脏略微肿大,色泽变成淡黄色或者成斑驳状;组织学观察可见鳃小片上皮发生水肿性浮离,鳃耙表面的黏液细胞异常增多;肝脏的中央静脉和毛细血管淤血扩张,肝小叶中央的肝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其中有多量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形成炎性反应带,毛细胆管扩张,充盈胆汁;胰腺腺泡肿胀变性、溶解、消失,形成多个溶解性坏死灶,同时有黑素-巨噬细胞中心增生和聚集;脑膜水肿充血,脑实质水肿,出现多个溶解性坏死灶,有胶质细胞增生;卵巢的卵泡溶解消失,同时有少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停留在Ⅱ期的卵细胞居多;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发生颗粒变性,与基底膜分离,细胞浆流失、只剩下网状结构,部分肾小球增大,膜性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呈富核现象,后期可见到肾小管的再生;甲状腺腺泡体积增大,数量增多,腺腔内胶质含量增加;肠粘膜层黏液细胞剧烈增加;脾脏、头肾、中肾内的淋巴样组织发生可逆性的红细胞、白细胞和黑素-巨噬细胞中心数量减少,网状内皮细胞和造血干细胞数量增加的病理变化;头肾内的肾上腺嗜铬细胞肿胀,发生颗粒变性和空泡变性。血液学变化表现为:红细胞数、白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1),总氨基酸含量降低,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血清铁含量、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活性和SOD活性前期升高,随后逐渐降低,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透射电镜观察可见肝脏、脾脏、肾脏和头肾内的线粒体嵴断裂、溶解、消失,基质变空,呈空泡状;肝细胞内胆管扩张,肝细胞核中常染色质增加;脾脏内红细胞核膜扩张,核周隙增宽;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核不规则,核膜扩张,核周隙增宽,细胞浆呈空泡变性,微绒毛肿胀,脱落;头肾间质内中性白细胞的细胞核染色质边移。试验组鲤鱼肌肉中的甲砜霉素含量与对照组之间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