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尔科姆·考利是美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评论家,他的创作生涯始终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文坛上出现的“迷惘的一代”作家息息相关。对于许多从事文学评论的人来说,马尔科姆·考利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人。熟悉他是因为每当我们研究海明威、约翰·多斯·帕索斯、菲茨杰拉尔德、福克纳等一批作家时,经常会提及他的名字并引用他的评论;但是一直以来我们对于考利本人的认识和研究却微不足道,从这一点来说,考利又象是陌生人。 考利在其代表作《流放者的归来》中,从独特的视角,提出艺术家们的迷惘并不是表面上所显现的放浪形骸的生活,如果只看到这些外在的形式,就忽略了其本质。他们从未迷惘过,这些“流放者”们终究要回到自己的国家,投身于重建美国社会的工作,以此来结束他们精神上的流放状态。考利是以“流放者”的参与者和旁观者的双重身份和双重的视角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流亡艺术家们的创作活动与思想体系,真实地再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社会历史的变迁。 本论文从文化研究视角出发,主要运用了新历史主义的批评方法,结合对马尔科姆·考利文本的解读,旨在考察考利的文学创作与“迷惘的一代”文学流派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出考利身兼作家和评论家,如何从自身所处的历史和文化环境中汲取力量,通过文本创作,积极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历史进程,参与对“迷惘的一代”历史的塑形,体现出考利的文本与“迷惘的一代”的历史商讨。历史在本文中不是一个为文学阐释提供参考根据的事实领域,也不是为文学文本提供说明性或支持性的客观背景或稳定语境,而是处于学术讨论的前沿。换言之,文本不只是被动地再现所谓的历史现实,而是一种为现实创造历史意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