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976年党的领导体制的历史考察和现实启示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a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执政党的领导体制无论对执政党自身还是对整个国家都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当代中国政治体系中处于中枢地位。党的领导决定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决定着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正如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所指出的,进入新世纪后,“我们党员队伍、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和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不仅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政治保证。本文所探讨的是建国初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这段历史时期党在领导体制方面的探索过程。一方面,党拥有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伟大功绩,得到全国人民的真心拥护,成为绝对的领导核心;另一方面,党刚刚完成由领导革命斗争的党向执政党的转变,没有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党在具体怎样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形成怎样的领导体制上只能慢慢摸索。党在这个历史时期成功领导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但作为一个不成熟的执政党,党在领导体制的形成、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曲折。尽管党在党政关系、党内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中央与地方关系、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方面有过科学的探索,但在实践中还是形成了以党政不分、高度集权为基本特征的领导体制,这种领导体制随着党在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强化,到“文化大革命”更是发展到顶峰。对这段历史时期党的领导体制进行详尽的历史考察和历史分析,总结党在探索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天党的领导体制改革无疑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孙中山不是神,而是人,一个内心丰富、错综复杂的人。要走近孙中山,就必须研究他独特的个性(即人格),因为个性反映出人的整个精神面貌,是他的外在表现,更是他“真实的自我”。历史学
目的分别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及额叶功能评定量表(frontal as-sessment battery,FAB)评价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患者额叶白
近年来,作为终端销售渠道的加油站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石油行业的重视。中国石油重庆销售公司在科学总结分析加油站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引入并建立了具有公司特色的核定利润、核定
公共知识分子是近一、二十年国际知识界的热门话题之一。但在中国知识界,似乎是近几年出现的新主题。学界围绕着“知识分子”、“公共知识分子”、“电视知识分子”、“知识
研究工件可以转包加工的单台机排序问题:有n个工件,在零时刻已经到达一个单台机处,每个工件可以由加工者自有的单台机器加工或者转包给其他机器加工.如果工件被转包加工,那么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添加剂在能提升食品色、香、味的同时不可避免有一些弊端,究其原因是食品添加剂滥用情况普遍,且现行法律及监管机制效果不佳。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