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身份认同调查与分析——以兰州高校留学生为例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yuya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份问题是跨文化交际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引起国内外学者们的极大关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身份问题越来越突出。留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桥梁作用,可以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随着近年来地处丝绸之路黄金地段的甘肃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甚至是欧美留学生纷纷来到甘肃求学。而省会兰州市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同时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吸引了大批国际友人。  因此,本研究采取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基于文化身份理论,展开了对兰州市 4所本科院校:兰州大学(985,211 高校)、兰州理工大学(省属高校)、兰州交通大学(省属高校)和西北师范大学(省属高校)的来华留学生的文化认同情况的调查与研究。通过问卷和访谈,在中国语境中,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情况和文化认同变化情况进行了探索和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本研究发现:  (1)在文化的总体认同上看,留学生来中国后更认同中国文化。从具体文化维度上看,文化认同的程度有所不同,“价值观”的认同度最高,其次是“语言”、“文化行为”、“社会规范”。其中留学生对中国价值观里的孝文化、谦虚、勤奋和节俭认同最高。  (2)文化认同在年龄、专业、汉语学习时长、来源国划分和汉语水平五个人口变量上有差异;在性别、是否华裔、来华时长和教育背景上没有差异。年龄、专业和汉语学习时长对语言和文化行为这两个维度有显著性影响。汉语水平对价值观维度有显著性影响。留学生的来源国划分对价值观、语言和文化行为这三个维度有显著性影响。  (3) 从文化认同变化看,留学生经历了生产性、附加性、分裂性、削减性变化以及零变化。其中生产性变化和附加性变化最明显,且两者之间生产性变化得分最高。  (4) 留学生的性别、年龄、来源国划分、是否华裔、汉语水平、来华时长和汉语学习时长对某些方面的文化认同变化有显著性影响;专业和教育背景对文化认同变化无显著性影响。文化认同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5) 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直接影响文化认同变化,而且两种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其中中国文化认同与生产性和附加性变化相关性最高。
其他文献
新课改对中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它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多方面、多角度的超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从现有的文献与资料来看,多数的语言态度研究主要从语言使用来进行语言态度的研究,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蒙古族适龄儿童的择校来研究语言态度几乎很少涉及。因此,本论文旨在用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