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行动计划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地位,成为各行业各领域的前进方向。“互联网+”的本质特征是信息的互联互通,这正是市场机制的基础。电力需求侧管理就是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通过发电公司、电网公司、能源服务公司、中介机构、节能产品供应商、电力用户等多方参与,可以在满足用电需求的同时,减少电力消耗,可有效促进节能减排,加强环境保护。在“互联网+”大背景下,适逢我国在进一步深化改革过程中大力推进电力体制改革,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管住中间、放开两头”,其中放开的两头,即为发电侧和售电侧。这将增加电力市场提供服务主体数量,引进竞争机制,从而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供了改革机遇。与此同时,我国提出建设“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将电力系统、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系统、天然气网络系统、交通网络系统紧密耦合在一起,是能源和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新型能源系统,其核心理念是开发共享。根据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程度高低,可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电力需求侧管理需要在互联网时代,在我国市场化改革中、电力市场化改革中、智慧能源的建设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以适应时代的潮流、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能源互联网的建设。本文主要采取文献研究法、规范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SWOT模型分析法、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互联网+”下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发展进行研究。文章从阐述“互联网+”和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概念、特点以及国内外研究状况出发。全面梳理了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及其支持政策,深入分析了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影响电力需求侧管理发展的五大因素。并运用SWOT分析法进行了了“互联网+”情景下电力需求侧管理面临的优势、机遇、劣势和挑战分析,并构建了电力需求侧管理效益评估模型,在此基础上借鉴国际社会电力需求侧管理经验提出了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发展的未来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