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税收收入的主要贡献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少数,也是税务机关税收管理的重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大企业逐渐采取集团化的运作模式,跨区域、跨行业经营,并涉及多税种。进入20世纪之后,风险管理理念逐渐应用到企业管理中,企业更加关注自身系统性风险,有的还专门成立了税务部负责企业涉税事务。这些新变化给传统的税收征管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税务机关需要探索建立更加专业化、现代化的大企业税收管理新模式。近年来,美国、澳大利亚等OECD成员国的税务机关将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与税务审计有机融合,实施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现代化税务审计改革举措,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先进的方法体系,促进了税收管理模式的科学化,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税务审计以税企合作互信为前提,以促进纳税遵从为目的,采用现代的税务审计方法和技术,按照风险管理自上而下的流程顺序,将有限的税收征管资源集中到高风险的税务事项和纳税人中,有助于帮助大企业全面揭示系统性风险,被认为是一种有效应对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的手段。我国于2008年成立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司,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实施风险导向的大企业税务审计,从最初以45户定点联系企业作为管理对象,到今天扩大到“千户集团”管理范围,逐渐形成包含数据采集、风险分析(案头审计)、风险推送应对(现场审计)、考核反馈四个环节的风险导向大企业税务审计模式。历经10年风雨,我国风险导向的大企业税务审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一些OECD成员国相比,在风险管理理念运用、税务审计方法和流程环节、信息化及专业队伍建设等方面仍需不断改进。论文通过梳理总结国内外关于风险导向的大企业税务审计理论研究,以风险理论、税收风险理论和分类管理理论为依据,对我国和T市大企业税源情况、风险导向税务审计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在风险管理理念运用、机制建设、数据管理、指标模型、审计技术、信息化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学习借鉴OECD成员国的先进经验,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以期为我国税务部门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风险导向大企业税务审计新模式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