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随着卒中疾病负担的逐渐增加,改善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社会和家庭问题。影响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较多,明确影响生存质量的因素不仅可以指导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而且有利于全面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旨在明确脑卒中后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以及影响生存质量的因素。对象和方法本研究以中澳联合课题“卒中医疗质量评估(QUEST)”为基础,自2006年7月1日至2006年11月30日,前瞻性、连续性登记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84例,登记项目包括:1.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保险状况、家庭人均收入、住房条件、发病前与何人同住等);2.发病情况(发病时间、就诊时间、Glasgow评分、OCSP分型、以及有何疾病、服用何种药物、既往病史等)。于患者病后3月、12月使用生存质量普适量表(QOL-35)进行随访,评价患者发病后3月和12月卒中生存质量状况以及影响因素。结果1.脑卒中患者病后12月总生存质量得分58.08±20.02,低于3月时得分61.61±20.71,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年龄、职业、卒中史、卒中病理类型、出院时残疾程度、家庭年均收入以及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对患者生存质量有影响,年龄小(<65岁)、全职或兼职、无卒中史、脑梗死、出院时残疾程度低、家庭年均收入高、患者本人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者生存质量高,与相应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性别、婚姻状况、医疗保险状况以及住院和护理费用无关。结论脑卒中患者病后12月时生存质量较3月时差。年龄、职业、卒中史、卒中病理类型、出院时残疾程度、家庭年均收入以及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