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以华润希望小镇为例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8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占比例近半成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关乎国家发展的命运。从20世纪初开始,政府、企业以及众多有志之士相继参与到农村建设实践中,其中华润希望小镇已成为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实现政企合作的典型代表。自距离2008年第一座百色希望小镇建成至今已有六年,期间华润模式一直受到政府、媒体、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在学术界中,有关希望小镇的研究,内容多涉及某座小镇的项目概况、设计理念等,缺乏对华润希望小镇建设模式的系统性论述。  本文以作者参与第八座华润希望小镇规划设计为契机,从设计者的角度出发,对七座小镇进行实地考察,通过亲身观察体验,发放调查问卷,与村民代表、项目经理座谈等途径获取小镇从策划、建设到落成的详细资料,并从环境整治、产业帮扶、组织重塑三个方面将“华润”模式和其它建设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华润”模式是一种具有高效“一站式”农村帮扶建设的新模式。该模式可在2~3年内使小镇发展初具规模,以华润集团的品牌效应和科学高效的产业发展规划,快速形成区域影响力,由点及面驱动区域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华润希望小镇无论是规划设计理念还是农产品开发推广以及社区管理,都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前瞻性。  作者以亲身经历小镇实地考察和前期规划设计,对华润希望小镇的运作模式提出一些见解与思考,希望对未来的华润希望小镇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设计参考与经验借鉴。
其他文献
住宅是生活的容器。住宅是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生活需要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载体。我国现阶段大量发展的以住区生态与景观环境为依托的城市住宅建
中国城市自80年代开始进行城市经济改革,步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也以空前速度发展,并带来了城市空间形态及结构的剧烈变迁。尤其90年
学位
城市设计评价体系具有过程特性,是一个贯穿于城市设计全过程的动态循环体系。按城市设计的运行流程,评价体系可相应分为目标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及终极评价四个阶段,相互之
历史环境,是在城市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沉淀而成的,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体现着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特征。然而,我国目前快速又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进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历史环境
建筑项目竞标中的提案,表现着当下的建筑理念和建筑发展趋势,而且与概念竞赛相比具有更大的现实性和可实施性,对建筑师的实际工作具有更现实的借鉴意义,而公共空间又在整个空
近年来岭南地区的历史村镇保护逐渐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出了不少实践成果,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如部分保护性规划调研不深入,保护性规划的整体性和实施性不强,难以达到保护的目的
福建省博物院与泉州南建筑博物馆是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在福建的两个工程,也是地域现代建筑的设计的典型实例,通过对泉州南建筑博物馆的设计、研究以及福建省博物院认知与总结
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经济发展促进了城市化,而正确引导的城市化,也有利用于扩大投资与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是一个推
本论文课题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多元领域相关论述归纳统整出彼此的关联性(归纳法),再以多年的实务体验针对课题目标推论演译出中国建筑现代化的途径(演译法)。首
学位
自组织理论是于20世纪下半叶逐渐繁荣的系统理论的核心部分之一,它揭示了自组织系统发展的内外条件、进化形式与动力机制.由于自组织理论对于生命界及非生命界的普适意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