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在运用数据对原有的模型进行验证的基础上,改变一些假设条件,得到了不同的分析结果。原有模型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应用价值,但是仍然需要进行一定的改进,以达到优化的效果。作者收集了企业信息化投入产出方面的数据,运用DEA投入产出模型对其进行分析,通过客观数据验证了DEA方法在评价企业信息化投入产出方面的有效性。在进行DEA有效性分析过程中,笔者分别选取了不同的评价指标和不同的DEA数据处理方法,从而得到了有差别的分析结果。通过对这些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完成对该模型的优化和发展。在DEA投入产出模型中加入权重因素,实现对各指标的限制,突出不同的指标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的差别。附带权重的评价模型是对原模型的更进一步改进,也客观的反映了决策者对不同指标的重视程度。在实际的信息化建设中,决策者由于所处行业的不同,造成了其对指标的选择是有差别的。比如,生产型的企业重视生产流程的管理,贸易型的企业则更加重视信息的流通和数据的传递,这样就造成了这两类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是有所差异的,因此这两类企业的决策者对指标的权重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原有模型把信息化中的企业看作一个整体,从宏观上对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规划;新的模型把企业信息化流程划分为系统,从微观上评价子系统的绩效,关注不同子系统的投入产出结果。子系统的评价模型,使得我们能够查找信息化建设中问题的所在,更容易分析出信息化建设无效的原因。在实证分析阶段,以信息化百强企业中选取50家作为样本,对其进行信息化有效性分析,以及超效率排名,从而验证了该模型在评价信息化企业方面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模型的检验仅仅用50家企业的数据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检验只是一个尝试,要想得到更贴近真实的模型,还需要更多数据的支持和检验。实证验证是本作者所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其他人对信息化建设问题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最终并未达到很好的结果。实证分析是理论回归事实的一个桥梁。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基本上等同于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所投入的费用、人力和物资;信息化建设的产出也就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所形成的效益,所给企业带来的有益影响。作者在建立优化模型之前,先对企业的信息化费用构成和信息化效益进行了分类和定义,使得研究更加具有针对性。笔者选择一部分百强企业的数据对优化模型进行验证,并给出分析报告。分析报告包括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产出的效率、排名以及投资建议。效率值能直接反映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优化程度,优化的企业一般可以得到更高的效率值,而信息化建设绩效较差的企业在改进投资规划之后,也可以得到合理的效率值。由于笔者水平和阅历有限,本文的研究仍有很大的局限性以及存在一些问题,希望各位专家和读者能够给以宝贵的指导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