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与污泥减量效果及减量机理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1002333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剩余污泥的产量巨大、处理处置费用高,并且易产生二次污染,因此污泥的处理和处置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保证污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行效果的同时,如果能够在系统内部实现对剩余污泥的减量,不但节省了大量的污泥处理和处置费用,同时也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即从源头控制,消减了最终排出系统的污泥量。 本文从污水处理中污泥产生的源头出发,提出利用耦合生物反应器技术,在污水的流动方向形成好氧-厌氧反复交替的环境,采用复合流离球多孔微生物载体,考察反应器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性能以及污泥减量的效果,并对污泥减量的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 试验研究表明:耦合式生物反应器对有机物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在进水COD负荷为0.43kg/(m3·d)~1.12kg/(m3·d)时,出水COD均在60mg/L以下,可见系统对有机物具有很好的抗冲击负荷的能力;HRT、DO浓度、温度和回流比对耦合式生物反应器的处理效率均有影响,在本试验研究的各参数变化范围内,当水温为25℃,水力停留时间HRT=11h,溶解氧DO=4.0mg/L,回流比R=1时,反应器对COD、NH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8%、98.7%和58.4%,达到了很好的污水处理效果。本论文还对各个工况下的污泥产量作了测定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耦合生物反应器具有良好的污泥减量效果,反应器污泥平均产率为0.118kgMLSS/kgCOD。 在对污泥减量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动态封闭反应器,通过对气-液-固三相中物质的迁移转化进行定量分析,探讨了多孔载体有效截留悬浮固体的能力和污泥消化分解的发生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出水液相中C、N、P物质的增加均能说明污泥在厌氧环境下发生了分解,污泥中的胞内物质被释放到液相中;CH4和CO2气体的产生说明被分解的污泥中的物质除了进入液相中,有一部分也进入了气相中,以气体的形式排除系统,使得污泥的产量降低;进水SS浓度的升高可以加大污泥的厌氧分解程度;回流流速的增加相当于增加了污泥与系统内载体之间的流离次数,使得污泥多次经历流离过程和厌氧分解代谢,从而达到高效分解污泥的效果。
其他文献
土压力是土力学中最基本的研究内容之一,它能促进土力学中许多领域的发展。随着高层建筑和地下空间的利用和发展,我国的深基坑工程日益增多。在北京地区桩锚式支护结构越来越
现代桥梁结构形式日趋复杂,简化分析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桥梁结构分析的要求,有必要对全桥结构进行精细分析。本文针对桥梁结构精细化分析的计算精度和求解效率,对桥梁结构分析理
近年来,我国复合地基发展迅速,已在很多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节约成本、经济节能,多元复合地基应运而生。多元复合地
弦支穹顶结构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预应力钢结构形式,该结构体系是将张拉整体、索穹顶等柔性结构的概念和单层网壳相结合而形成的空间结构体系。弦支穹顶结构可以更
在工程建设中,层状岩体是由裂隙系统、结构面和岩石共同组成的复合地质材料,其中常含有大量裂隙、节理、层理、断层、软弱夹层及孔隙等不同成因类型的地质结构,表现出强烈的
高层建筑的发展,需要结构形式的不断创新。核心筒是高层建筑中的核心部件,目前常规设计中的核心筒仍以混凝土筒体为主。针对超高层结构的设计,目前提出了一种由方钢管混凝土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内部大气降水引起的内涝危害和面源污染日益严重,排水防涝和面源污染控制已成为众多城市建设发展面临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垫面改造和排水系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以其优良的截面性质在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梁桥中占据了主要地位。但是在进行桥梁设计、施工、控制等工作中,需要考虑温度作用的影响,而各国各行业的设计标准
橡胶集料混凝土(CRC)是一种把橡胶微粒作为水泥混凝土的组成材料配制而成的新型混凝土。由于橡胶微粒的加入,使其具有低弹模、大变形、高阻尼、能量耗散多及较好的抗裂性等特
我国北方寒旱区广泛分布的季节性冻红粘土属于一种特殊土体,其在工程应用中存在一定缺陷与不足,往往需要进行人为加固与改性方能满足工程的正常需求。水泥复合红粘土是一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