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无先兆型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侧搏动性头痛或两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和视觉紊乱等症状,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学“偏头风”、“偏头痛”、“脑风”、“头痛”范畴。现代医学对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现有的研究结果认为本病发生可能与遗传、内分泌失调及代谢障碍有关。偏头痛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目前其发病机制主要有血管学说、三叉神经血管学说、皮层扩散抑制学说和脑神经元兴奋学说。精神紧张、睡眠不佳、气候变化、精神刺激、饮酒以及应用血管扩张药等,均是偏头痛发作的诱因。传统中医学早在《内经》时代就开始对偏头痛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和阐述,经历后世的不断完善,病因病机主要是风邪客于巅顶、脏腑功能失调、瘀血阻络。中医治疗方法多样,临床报道数量多,疗效差异较大。颞三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靳瑞教授的三针组方之一,主要治疗中风偏瘫、偏头痛,属于传统针刺方法中的局部、邻近取穴。据此,本研究选择颞三针治疗无先兆型偏头痛,并与常规选穴法相对照。观察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颞三针治疗无先兆型偏头痛提供临床依据。研究方法临床研究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61例,随机分为两组,颞三针组31例,针刺颞三针;对照组30例,针刺双侧风池、百会,患侧太阳。6次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观察偏头痛患者疼痛程度及疼痛持续时间的缓解情况。研究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均有一定效果;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颞三针治疗效果更佳。2.治疗后两组患者平均疼痛时间总和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明显减少疼痛发作时间;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治疗后两组患者显示疼痛评分明显下降,平均疼痛时间总和明显下降;2组总有效率均达到90%以上;通过组间比较,颞三针可以更好地缓解疼痛症状,减少疼痛时间,较普通针刺效果更佳。研究结论颞三针较普通针刺治疗无先兆型偏头痛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