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回收脑膜瘤手术野流失的血液,并进行抗凝、滤过、离心、洗涤及净化,将得到的红细胞悬液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明确红细胞悬液中脑膜瘤干细胞的含量,评估自体血回输技术的安全性,为其在脑膜瘤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06月~2015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择期进行手术治疗的脑膜瘤患者89例,其中因患者及家属拒绝使用自体血回输、合并颅内感染或ASA分级Ⅲ级以上等原因剔除19例,最终入选脑膜瘤患者70例。自手术切皮至缝皮实施血液回收,严格遵照血液回收、清洗、回输流程进行操作。选取分离切除脑膜瘤时的肿瘤组织出血(B1)、储血罐内收集的血液(B2)、经离心及洗涤后的血液(B3)三组标本,用推片法将三组血液标本分别制成血细胞单层排列的血涂片,干燥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辨认细胞形态。制备B1、B2及B3血液标本,分别使用流式细胞术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CD133、CDl66的阳性表达情况,并建立二维点图。术中取肿瘤组织,固定、石蜡包埋并切片,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在镜下观察、诊断肿瘤组织类型,并采集图像。结果70例患者平均年龄52.87±17.29岁,男性37例(52.86%),女性33例(47.14%)。ASAⅡ级患者22例(31.43%),ASAⅢ级患者48例(68.57%)。术中共回收自体血25176ml,每例患者平均回收自体血359.66±169.72ml。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B1血涂片含有大量的组织碎片、破坏的细胞基质、游离的血红蛋白等组织,但未观察到异常形态的肿瘤细胞。B2血涂片中组织碎片、破坏的细胞基质、游离的血红蛋白等组织显著减少,但含有部分形态异常的红细胞。B3血涂片红细胞大小一致,变化均一,镜下未见其它异常形态细胞及组织碎片等。所有患者的病理结果均为脑膜瘤,脑膜瘤病理分型不同,其镜下的形态结构亦存在相应差异。经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显示:B1血标本中,CD133的阳性表达率为0.54%,CD166的阳性表达率为3.46%,CD133及CD166均为阳性的表达率为零;B2血标本中,CD133的阳性表达率为0.43%,CD166的阳性表达率为3.58%,两者均为阳性的表达率同样为零;B3血标本中,CD133的阳性表达率为0.39%,CD166的阳性表达率为2.75%,CD133及CD166两者均为阳性的表达率为零。结论经自体血回收机过滤、离心、分离、洗涤及净化后收集到的红细胞悬浮液中,未发现脑膜瘤干细胞,初步认为回输给患者具有一定的安全区间;回收式自体血回输技术在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可以有效节省血液资源,缓解目前血源紧张的局面,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