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微纳颗粒的非接触捕获和操控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纳米制造等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实现微粒捕获的光镊手段大致可分为传统光镊、金属等离激元光镊和电介质纳米天线光镊三种。传统光镊使用高度汇聚激光束形成的三维势阱捕获微粒,但受到衍射极限的制约;金属微结构利用表面等离激元的强局域场捕获微粒,但无法避免光吸收和光损伤;电介质纳米光镊能够实现与金属微结构相比拟的强局域场,并避免光毒性对微粒的损伤,因此引起人们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纳颗粒的非接触捕获和操控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纳米制造等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实现微粒捕获的光镊手段大致可分为传统光镊、金属等离激元光镊和电介质纳米天线光镊三种。传统光镊使用高度汇聚激光束形成的三维势阱捕获微粒,但受到衍射极限的制约;金属微结构利用表面等离激元的强局域场捕获微粒,但无法避免光吸收和光损伤;电介质纳米光镊能够实现与金属微结构相比拟的强局域场,并避免光毒性对微粒的损伤,因此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尽管目前对光学捕获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但对所捕获微粒在光场中的灵活精细可控移动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本论文利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狭缝微腔中多模线性叠加、周期波导中法布里珀罗共振调制的布洛赫模式、光子晶体平板中的法诺共振、以及微环谐振腔的选择性激发等机制,深入研究周期性微纳结构中的稳定光捕获和可控精细移动。首先,在分布布拉格反射和狭缝局域增强两种机制结合所实现的光子晶体狭缝微腔中,实现对纳米金属和介质颗粒的稳定捕获。在此基础上,利用狭缝波导微腔中两个共振模式的线性叠加,实现光场和光势阱的灵活可控调节。通过改变两种共振模式的相对入射光功率,实现两个纳米颗粒间距在一定范围内的精细微调,并分析了调节范围与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当两纳米颗粒间距需要在更大范围内调节时,我们提出周期分布的多狭缝微腔结构,该结构整体上具有一维镜面对称性,且每个周期包含三个不同的共振单元。通过入射波长调节的选择性激发方法,实现两个纳米颗粒间距在一维方向上的大范围可控调节,并利用郎之万方程模拟了在光势阱以及布朗运动共同作用下,两个纳米颗粒间距调控的动力学行为,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相一致。其次,通过周期光子结构中本征模,即布洛赫模的研究,发现布洛赫模的光场分布本身就呈现亚波长强局域特性,且电场局域尺度受波长影响很小,主要与晶格结构有关,我们提出这一特性能够自然形成对微粒的高效率捕获。以往研究中通常都是利用周期结构中的缺陷模实现捕获,而我们此处提出利用无缺陷周期结构中的布洛赫模实现光学捕获。研究实际周期结构的有限尺寸效应产生的法布里珀罗共振及其对布洛赫模的影响,发现通过调节波长可以控制光场局域强度极大值在结构内微小移动,并在一维多层光子晶体结构中系统地分析了这种移动现象。根据这一结果,构造纳米孔排列形成的一维周期光子晶体波导结构,并得到了与一维层状光子晶体类似的光场局域特性。发现导带内临近波长所对应光场的分布规律;选择导带内三个临近波长,并将入射光波长按顺序依次调节为这三个波长,能够实现对纳米颗粒的亚波长精度位移控制。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这三个波长的选择非常灵活,并且精度要求低,有利于实际应用。最后,研究电介质平板周期结构对微粒的捕获及在二维空间的位移。研究二维光子晶体平板的法诺共振,计算了不同入射角的偏振光对共振场强度的影响,利用特定入射角形成显著增强的法诺共振实现二维电介质平面的高效近场捕获。通过入射光场的调制,实现微粒在二维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移调控。研究具有纳米孔分布的电介质同心微环阵列,对微粒在二维极坐标中的高效捕获及汇集。基于微环中基于自旋轨道耦合而产生的单向传输特性,利用圆偏振光实现角向共振局域,进而控制微粒的角向捕获。研究不同圆环半径和其中纳米孔间距等参数对微环共振波长的影响,并以此形成径向上可控的共振模式。利用波长选择激发不同微环实现微粒捕获位置的径向调控,为低浓度纳米颗粒的高效汇聚提供了可行性方法。本论文对电介质微纳结构中可控光捕获特性的系统研究,为解决微纳尺度颗粒的精细捕获和定向移动问题提供全光解决思路和方法,对生物、化学及纳米等技术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生物数学是通过数学方法研究和解决生物学相关问题的交叉学科,借助数学模型可以深入了解复杂的生物系统的内在机理,还可以通过数值模拟发现生物系统的特性,从而为生物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实验预测。微分方程是数学联系实际,解决现实生活中复杂的动力系统的强有力的数学工具。本学位论文关注微分方程在生物数学中的应用,通过对生物系统进行相应的微分方程建模,对微分方程的定性分析全面和深入地展示生物系统的动力学性质。本文涉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是新中国摆脱落后的农业大国向现代化工业强国迈进的起点。依托苏联的技术援助,以“156工程”为基石,中国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在实际建成的150个重点项目中,56项分布在东北地区。由于东北三省鲜明的地理气候特征、发达的陆运网络、出色的近代工业基础以及特殊的历史沿革等一系列因素,使56个项目的立项选址与规划建设呈现出新旧交织的特色,同时依附铁路的连通纵
通过催化转化的化学方法将二氧化碳(CO2)资源化利用,是解决CO2带来诸多环境问题的最佳途径。CO2与环氧化物耦合合成环状碳酸酯是100%原子经济型反应,且产物环状碳酸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备受关注。考虑到CO2分子的动力学惰性和热力学稳定性,需要开发高效的催化剂才能实现CO2的催化转化。离子液体具有可测蒸气压低、不易挥发、稳定性好、不易燃、溶解能力强等优点,当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时,能够展现出
‘凌丰红’是从欧亚种葡萄‘红地球’和山葡萄品种‘双优’杂交后代中选育的优质抗寒酿酒、制汁葡萄新品种,2019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并命名。1品种特征特性果穗圆锥形,松紧适中,平均穗重254.1 g。果粒圆形,平均粒重3.3 g,果皮蓝黑色,无涩味。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1.5%,无香味。果实含种子三四粒。
二维范德华层状材料具有亚纳米或纳米尺寸的厚度,超薄的厚度使得其表现出明显不同于块体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在未来新一代电子器件,包括具有透明、柔性、可穿戴、低功耗、智能等特点的电子器件领域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因而被科研人员广泛地关注和研究。硒化铟(InSe和In2Se3)属于III-VI族层状半导体材料,二维硒化铟具有低的电子有效质量和高的电子迁移率,较小的直接带隙和高的光吸收系数,在新一代光电子器
电容去离子(capacitive deionization,CDI)作为一种新型的脱盐技术,因其能耗低、环境影响小以及操作简单而具有广阔的水处理应用前景。但是实际水体是一个复杂的环境,不仅包含CDI可以高效去除的无机离子,还存在可能造成CDI电极污染的有机物和结垢的无机离子。因此,本论文选取了天然有机物和铁离子研究CDI系统中的污染问题。论文考察了天然有机物(以腐殖酸和牛血清蛋白作为天然有机物代表
水分解制氢是获取氢气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缺乏成本低廉、性能卓越的催化剂。过渡金属化合物(例如过渡金属氧化物、硫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磷化物等)由于相对较低的成本和良好的催化活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在催化水分解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镍元素作为贵金属铂的同族元素,在电子结构上与铂具有相似性,因此镍的部分化合物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析氢活性。本论文旨在开发过渡金属镍基催化剂,通过
约束建模与估计是目标跟踪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在基于机载/星载雷达的地面目标跟踪,江/河/港口舰船目标的监视与跟踪等军事/民用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道路、航线或航道等对目标运动构成的约束关系包含着关于目标状态的先验信息,在跟踪系统中描述和利用约束信息可显著提升跟踪精度。现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空间约束即道路、航线等完整、确知的等式约束建模与估计上,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经常无法完全确定精确的等式约束
微流控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平台被广泛用于结构精巧以及组分多样性的微纳米材料合成,其中利用结合有液滴生成与纤维纺丝过程的液滴微流控技术制备液滴填充型多腔室纤维是近些年生命科学和材料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这类多腔室纤维凭借其独特的表面形貌、多层次结构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被广泛用于环境保护、生物医学和多功能复合材料等前沿领域。一方面,基于外部纤维基质良好的机械性能以及可视化特点,通过操纵纤维来灵活调控
近年来,大功率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伺服系统凭借其高精度、高功率密度、快速频率响应和低噪声等优点,正逐步替代现有液压伺服等结构,被应用在冲压、切割、金属成型等专用伺服产品中,应用场合涵盖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国防建设需要的多个方面,如航空航天、轨道交通、重型设备等。虽然国产品牌在小功率通用伺服方面的技术水平和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