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的生命在于实施,裁判的价值在于执行”。从我国目前的执行实践来看,执行依据所确认的权利义务关系难以通过执行程序全部实现,久而久之,人们称之为“执行难”,当前主要指民事“执行难”。形成“执行难”的原因众多,我国民事协助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一重要原因。虽然我国现行立法初步确立了民事协助执行制度,但尚不完善,其所规范的执行实践也面临诸多问题。2019年6月,最高院发布《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纲要(2019—2023)》(以下简称《纲要》),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健全切实解决“执行难”的长效机制,以保障胜诉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权威。推动切实解决“执行难”,需破除各方面的障碍,我国民事协助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亟待解决。从执行实践中大量案例来看,协助执行立法与实践存在价值追求失衡的问题;协助执行立法比较粗略,许多条文只是原则性的规定,缺乏应有的确定性、可操作性及协调性,导致公众对于协助执行的认识尚有差异,实践中容易产生争议;相当数量的协助执行规范效力层级低、权威性差,对协助执行义务人约束有限,使得民事协助执行的法治理念尚未树立,执行法院要获得公共力量的高效协助,往往较为困难;加之部分协助执行义务人法律意识淡薄、利益考量、责任追究乏力、权益保障机制不足等原因,相当一部分协助执行义务人消极履行协助执行义务,协助执行质效低,甚至拒不履行协助执行义务,严重影响民事案件执行质效,损害申请人合法权益与法律权威。在实践考察及成因剖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民事协助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在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广泛而深刻的运动中形成的经验,分析借鉴域外相关规范成果,提出我国民事协助执行问题的应对之策。要规范执行法院自身的执行行为,杜绝“乱执行”,教育、引导公众树立依法协助执行的理念;提高立法水平,制定统一的民事协助执行规范,提高其权威性,增强其确定性、可操作性及内部协调性,规范协助执行程序;根据社会发展和执行实践需要拓展协助执行内容,扩大协助执行义务人的范围;完善协助执行责任性规范,提高违反协助执行义务的责任上限,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对违反协助执行义务的责任追究;完善协助执行义务人权益保障机制,增加必要的程序性保障,完善其权利救济渠道,对部分协助执行义务人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偿。此外,还应从推动执行威慑联动法治化、完善舆论宣传机制、推动科技协助执行法治化等方面,完善与发展民事协助执行相关配套机制,推动切实解决“执行难”,以彰显司法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