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对3个致病性猪链球菌2型(SS2)四川分离株4个主要毒力因子基因mrp、epf、sly和orf2分别进行了扩增,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3个SS2四川分离株均存在4个毒力因子基因mrp、epf、sly和orf2,其核苷酸序列与1998年江苏分离株9801及国外参考菌株的同源性均大于99.5%,提示3个四川分离菌株与1998年江苏流行的高毒力菌株可能具有共同的来源。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LST)结合猪链球菌现有毒力因子基因gdh、cps、mrp(mrp*)、epf(epf*)、sly、orf2、fbps、gapdh基因分布的PCR检测,对来源于发病猪、健康猪扁桃体和发猪链球菌病病人的41株猪链球菌1/2,2,7,9型国内流行菌株进行了基因分型。结果发现了2个在国际上未报道的ST型——STN1和STN2,41株菌分布于10个基因型(由8个ST型和9种毒力基因型组合而成),其中流行最广的猪链球菌菌株为2型中的ST7/A1型(74.2%,23/31),毒力基因型为gdh+/cps2+/mrp+/epf+/sly+/orf2+/fbps+/gapdh+;且ST7型菌株与发病猪分离的临床背景高度相关,ST7占发病猪分离菌株的84.6%(22/26);健康猪分离的菌株基因型与发病猪分离的基因型差异明显;通过菌株MLST型别,绘制了我国流行的猪链球菌菌株的遗传进化图谱。为了了解重庆猪链球菌流行情况,掌握其流行病学规律,随机采集重庆市20个区县定点屠宰场的腭扁桃体1360份和116份发病猪实质器官,进行猪链球菌分离。应用溶血特性、PCR方法和凝集试验对分离菌株进行筛选及猪链球菌种、型鉴定。应用PCR方法对定型的猪链球菌进行毒力因子检测,并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LST)进行分型,同时与2005年和2006年重庆地区已分离的猪链球菌进行比较.结果共分离猪链球菌菌株230株,其中2型4株,7型3株,9型2株,并在国内首次分离出2株猪链球菌1/2型。毒力因子检测和MLST分型结果表明,重庆猪扁桃体分离的2型菌株特性与引起发病的菌株有较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