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尾加压素Ⅱ与糖尿病肾病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相关性研究及川穹嗪对血浆尾加压素Ⅱ表达水平的影响

来源 :蚌埠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fang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利用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探讨血浆尾加压素Ⅱ与糖尿病肾病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相关性及其川穹嗪对二者的影响。方法:1.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10只)、糖尿病肾病DN组(15只)、川穹嗪CZ组(15只),用高糖高脂饮食法(配料:由10.0%猪油,20.0%蔗糖,10.0%蛋黄粉,0.5%胆酸钠和59.5%常规饲料组成)制作糖尿病大鼠AS模型.给予DN组、CZ组喂食高糖高脂饲料,饮用120g/L果糖水,1个月后腹腔注射35mg/kg STZ(以pH4.2的0.1mol/L枸橼酸缓冲液配制);NC组给予普通饮食,注射枸橼酸缓冲液作为对照。在此基础上,CZ组给予川穹嗪150mg.kg·/d(浓度:0.1g/100ml)灌胃,NC组、DN组给予生理盐水5ml.kg/d灌胃,早晚各灌1次。2于16周末处死动物,测量体重;留取24h尿量,记录并测24h尿蛋白定量(24hu-TP);留取血标本测血糖(GLU)、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留肾脏标本测肾脏重量,对部分肾组织和腹主动脉行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肾小球肾小管,腹主动脉组织形态学改变;行免疫组化,显微图像摄影系统采图后应用Image J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检测UⅡ、GPR14蛋白表达,肾小球平均面积及肾小球平均体积。结果:1.16周末DN组大鼠与NC组相比,DN组大鼠体重明显下降,CZ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但较DN组体重增加,肾重指数(肾重/体重,KI)、24h尿量、尿蛋白定量、GLU、TG、TC、HDL、SCR、BUN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光镜检查结果:DN组腹主动脉可见泡沫细胞和脂纹,平滑肌细胞变形,CZ组较DN组轻,NC组动脉壁内皮细胞光整,排列规则;DN组肾脏可见明显肾小球增生肥大、纤维化且结构塌陷,系膜基质增多,肾小管出现明显灶状空泡样变,CZ组较DN组轻,NC组肾小球、肾小管结构正常。3.与NC组比较, DN组主动脉、肾组织UⅡ、GPR14表达增加,肾小球面积、体积增加,肾组织UⅡ mRNA表达增加(P <0.05);与DN组比较,CZ组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1.川穹嗪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的的一般状态,具有一定的调节血糖、血脂代谢,减少尿蛋白,抑制肾功能恶化的作用。2.UⅡ及其受体GPR14的高表达提示其在糖尿病肾病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川穹嗪可能是具有通过抑制UⅡ和GPR14异常表达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其他文献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滑膜细胞的增殖与炎性细胞的浸润,导致滑膜增厚、骨与软骨组织的侵蚀破坏。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RA滑膜成纤维